4月27日,TOP小编查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发现,周丛照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建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毓明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周丛照简介
周丛照,1968年11月出生于湖北麻城,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
1992年、1995年和2000年先后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至2000年在法国巴黎南大学联合培养,2000至2003年在法国科研中心及巴黎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04年1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同年获中国科学院择优支持。2006年至2010年任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9年3月至2014年5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2014年5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处长,2019年4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教务长,2021年12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5年3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本科生的“生物化学”教学,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精品课程”和首批国家“一流课程”,并两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长期关注淡水湖泊的水华蓝藻研究,在 Nature 子刊和 PNAS 等杂志发表研究论文近200篇。曾获2000年中法科技交流协会生物技术奖。2005至2016年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2014至2022年任安徽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长,2015年至2023年任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FAOBMB)中国代表,2016年起任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指南编制专家和总体专家组成员,2020年起任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指南编制专家和总体专家组成员,2021年至2025年任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IUBMB)非酶蛋白质命名委员会成员,2023年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
邓建松简介
邓建松,1971年3月生,山东荣成人,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89-199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199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留校任教,2005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先后到香港科技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担任访问学者。2014-2015年任数学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2015-2019年任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2019年3月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委员,2019-2022年任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2022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2022年12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2023年2月至2024年7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2025年3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的理论与应用,入选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学术兼职有“高校计算数学学报”等期刊编委,安徽省数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等。
汪毓明简介
汪毓明,1976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95-199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200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留校任副教授,2005年底晋升教授。2012-2014年任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2014年至今任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执行院长。2024年7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2025年3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长期从事空间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在太阳爆发活动的形成传播和演化、地球和行星空间天气过程、空间磁场和等离子体探测技术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原创性贡献,是我国行星探测工程的领域科学家。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200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1年中国青年科技奖、2012年首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9年首届科学探索奖、2022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先进集体等奖项和荣誉,2023年入选地学部院士有效候选人。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