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岳老师发了一篇文章,提到自己接手一个3年换了4任班主任班级的困境。
午休时间,德育副校长在岳老师班上发了一通火。教室里炒成了一锅粥,副校长黑着脸摔门而入,大吼一声:“吵什么吵?全校哪个班像你们班这么热闹?教室里短暂安静了几秒,一名男生站起来,轻蔑顶嘴:”你算老几?你又不是我们班的老师!“,副校长脸瞬间涨成猪肝色,大为光火,一通输出,等他出了教室,背后传来一阵哄笑。
岳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在教室批评了几个讲话的学生,问哪个顶撞副校长的学生:你为什么要顶嘴?结果学生甩出了一串脏话:脑子有病,sb……岳老师非常生气,又不敢耽误上课时间死磕,只好装作没有听见,继续上课。
男生生为什么这么肆无忌惮?
下课后,岳老师询问其他老师原因,老师们七嘴八舌告诉她,她的前任,上学期离职的小李老师,就是被这个男生的家长投诉逼走的。
小李老师的课堂上,这名男生讲话,骂了一句老师,被小李老师罚站,那时候这个男生还是比较听话的,站了一节课,回家之后告诉家长,家长气势汹汹投诉,小李老师说:“我的语文课堂,学生扰乱课堂还骂老师,我罚站有问题吗?”
“罚站一分钟不是体罚?我查过《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叫侵犯人身自由!您当时说‘有点家教好吗’,这不就是人身攻击?自从罚站后,我儿子上课总被提问,这不是穿小鞋是什么?”
家长不听副校长普及中小学生惩戒规则,此后一直不停向教育局和相关平台投诉,校长没有办法平息,教育局又催逼学校尽快销号,校长只好动员小李老师向家长和学生道歉,小李老师憋着一口气,干脆体制内教师身份也不要了,辞职去了私立学校。
岳老师悲愤交加,在文章中发出两个质问,以后谁敢惩戒?不带惩戒的教育教出了什么样的学生?
问题出在哪里?
评论区,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五年级的学生就如此难以管教了,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护短,这种老师是教育不好的,家庭教育才是第一教育。“
除了这个原因,问题还出自学校身上。学校迫于上级压力,不支持老师惩戒,导致学生辱骂老师扰乱课堂得不到惩戒,失去了应有的规则意识。一个班级只要出现一两个这样的学生,就是换上校长来担任班主任也无济于事。
让老师们心寒的是,类似这样的例子在义务教育阶段有很多,教师惩戒-家长投诉-上级逼迫销号-学校屈服-老师道歉-学生放飞自我,陷入一个循环的怪圈,不是老师愿意躺平,而是个别喜欢投诉的家长逼老师躺平。
如何解决问题?
在暂时还不能做系统化改进之前,岳老师有一个应急的办法。让全班家长意识到,这名无法无天男孩给所有学生带来的的危害,自有家长出面,逼迫学校给这名男孩转班,消除危害。
系统化改造办法。一是培训所有家长,学习相关教育理念和惩戒规则,使家长认同惩戒的必要性及培养规则的意义,支持老师使用惩戒手段;二是校方意识到教师放下惩戒的危害,像焦作某校那样,顶住压力支持教师惩戒;三是教育局和相关投诉平台取得联系,改变考核规则,支持老师惩戒的行动,而不是只注意投诉销号。
文末总结
教育不能只是赏识,也需要惩戒,惩戒能让学生懂规则、知进退。
家长放下"投诉即维权"的应激反应,学校筑牢"容错不纵错"的制度堤坝,教育部门转变"息事宁人"的考核导向——正如老教师常说的真理:"管住一个熊孩子,需要三十个成年人结成铜墙铁壁;毁掉一个班集体,只需一个家长撕开信任裂缝。"
如果你是岳老师,你会选择:A、以暴制暴;B、发动家长;C、尊重家长选择,放下助人情节。评论亮出你的选择。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