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



1.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在城市管理中盲目决策、机械执行,损害群众利益,加重基层负担。

2024年7月以来,三河市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官僚主义严重,未经科学论证和充分征求意见,推动出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脱离实际提出广告牌匾“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等禁止性规定。为推动牌匾整治工作快速见效,该市组织开展两次百日攻坚行动,违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频繁进行工作调度、督查督办和排名通报,加重基层负担。该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执行中简单机械,搞形式主义“一刀切”,对包括国内连锁品牌在内的1800余块商户门头牌匾颜色进行变更,损害了群众利益,造成不良影响。时任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已受到免职处理。

中纪委通报的另两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分别是:蒙古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在政务服务中搞“面子工程”。山东省一些地方在项目集中开工、集中签约中盲目攀比,数据不实。

而三河“招牌改色”排在了第一条,可见其问题表现更为突出。



曾几何时,三河“招牌改色”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时任市委书记提出“红色让人亢奋,蓝色太俗”,“不能把市场变成农村大集”,在广告牌匾以及建筑设计中强力推行其所谓的“学院风、国际化”风格。

为将其“美学思维”落到实处,专门出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列出了负面清单,抬高了审批门槛,同时调动城管等部门全面推行牌匾“红改绿”等强制性举措,甚至医院红十字都被改为了绿色。

结果是弄得街头到处钩机加班作业,招牌改来改去,商户叫苦不迭,舆论沸沸扬扬。几达天怒人怨的地步。

4月15日,廊坊市官方通报,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



中纪委通报直指三河市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官僚主义严重,未经科学论证和充分征求意见,推动出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脱离实际提出广告牌匾“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等禁止性规定。

尤其是在制定了“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这样的禁止性规定的情况下,执行中却又对包括国内连锁品牌在内的1800余块商户门头牌匾颜色进行变更,损害了群众利益,造成不良影响。

这里面明显透出8个字:权力任性,出尔反尔。

继市委书记被免职后,三河又因此事被中纪委公开点名通报,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那么三河当地应该从中汲取什么样的教训呢?

其实中纪委通报内容已经指出了三河“招牌改色”问题的实质,即:群众观念淡薄,任性用权、随意决策、机械执行,在城市管理工作中过度依赖督查检查考核,频繁搞排名通报,加重基层负担。

如何汲取教训?答案简要概括就是:

谨慎规范用权,科学民主决策,

埋头苦干、不务虚功。

力诫各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