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兵作战能力”在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时代的定义不一样:
古代单兵作战能力(冷兵器时代),主要依赖个人武艺,熟练使用刀、剑、弓、戟等武器,近身格斗时的闪避与反应速度。
现代单兵作战能力(热兵器时代),主要依赖科技装备与火力压制,军人要具备高超的枪械射击水平,以及连续作战的体能。
开国将帅,人人都身经百战,军事指挥能力肯定没得说,但对于他们的“单兵能力”,大家的关注点可能不多。
个人武艺最高超的肯定是许世友上将,他在少林寺习武八年,精通拳脚棍棒,曾多次在肉搏战中单挑制敌,如果在冷兵器时代肯定是单兵作战能力很强的武将。
还有贺龙元帅、徐海东大将、彭绍辉上将、秦基伟中将(后授上将)等,贺老总武艺高超以“两把菜刀夺枪”起义,擅长近战;徐海东以“徐老虎”威震鄂豫皖,多次身先士卒冲锋,全身有17处弹痕;彭绍辉战斗中勇猛异常,失去左臂仍坚持前线指挥;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中,自己拿着机枪扫射美军,人称“秦大刀”。
我军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如果在古代确实算是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但在现代的热兵器时代,开国将帅的单兵作战能力,还是要看粟裕。
粟裕没有那种个人英勇冲锋的例子,因为他主要就是靠枪,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但更怕枪。
粟裕的枪械射击水平,应该是冠绝全军,他是从红军时期练出来的。
红军时期非常艰苦,红军战士的子弹少,1支枪一般只有3发子弹。作战时,冲锋前打1~2发,冲锋后就不能再开枪了,那最后一颗子弹还得留着追击时用。
这样使用子弹,就必须要求战士枪法精准才行。粟裕作为精于谋划的将领,他自己首先就想要测试怎么才能够练好枪法。于是,他每天练习单手举枪射击,因为只有把枪稳住了,才能够射得更准。他的纪录是:一只手举步枪,可坚持10-20分钟。我们可以自己试下,把自己的手机举10分钟,能不能够坚持下来。
粟裕这种举枪的水平,到了新四军时期更加熟练了!
那时,粟裕已经是运筹帷幄统领一方的将领,但单兵作战能力也是一等一的。粟裕为了强化新四军的技战术水平,建立了江南指挥部教导队,每天亲自督促训练,以备不时之需。
教导队的学员都是从军中挑选出来的,单兵作战能力本身就过硬,他们自视甚高。于是,某次射击训练,几个青年学员自认为自己的枪法已经很强,打了几枪就互相聊起天。
粟裕发现后,也没有训斥,最好的教育就是亲身示范。
他先是一声不吭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铜元,放在一名学员的枪上,并下达口令:“射击!”学员扣动扳机,枪身一震动,铜元应声落地。
几个学员心里嘀咕着,粟裕这不是为难他们嘛,打枪还要在枪上放铜元,正常人打枪哪有这么稳。
确实,正常人打枪确实没那么稳,但粟裕就是超乎寻常的名将。
粟裕拿过枪,一个卧姿趴下,同样在放好铜元的情况下完成击发动作,几次射击,铜元纹丝不动。
粟裕放下枪,潇洒地走了。除了口令,一句话都没有说。
留下教导队的人都目瞪口呆,他们被震动了,粟裕的单兵作战能力让他们由衷的折服。
现代战争,对于将领来说,更讲究协调指挥,“单兵作战能力”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粟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将领,他提出了“组织战斗”的理论。古人作战,兵对兵,将对将,主将在单挑中落马,几万、几十万人马也就败了,这就是单兵能力的重要性。
现在不同了,兵种复杂,武器精良,线式的战争已发展为面和立体的战争,主将也不能再凭借一夫之勇,而必须善于对部队进行周密的组织部署。
但猛将必起于卒伍,将军都是从士兵做起来的,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是好士兵的人,如果成为将军,恐怕也不是那么为人所信服。
为什么粟裕打仗的水平那么高?某种程度和粟裕能做好一个士兵有关,因为粟裕不仅是运筹帷幄的名将,他顶尖的单兵作战能力,可以称之为“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