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讲师团主办的“沿着总书记足迹学思想”沉浸式宣讲走进位于合肥市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来自合肥、阜阳、滁州等地的青年宣讲员与300余名中国科大学子,展开一场思想理论的奇妙碰撞。

思想理论的“跨次元表达”

“量子纠缠超算快,人造太阳放异彩!”合肥艺术化宣讲快板表演,让“00后”学子在明快节奏中记住了科技创新密码。


曲艺与宣讲的混搭(央广网发 安徽省委讲师团供图)

除了科创文化与曲艺的融合,还有地域文化与微短剧、情景剧的CP组合。

六尺巷的典故、马鞍山的长三角白菜心、黄山文旅等系列概念,通过新潮的剧目表演,让青年学生很快进入听与思的状态。这种“理论+表演”的CP,成功破解了青年对思政课的“代际审美”。

这场宣讲让理论变成了青年人与青年人之间的沟通对话。

从金寨大湾村的讲解天团即兴演绎山乡蝶变情景剧,到阜阳宣讲员胡晓岚带着8岁的女儿捧着新鲜芡实讲述淮河生态治理,传统宣讲中的政策话语被转化为“舌尖上的生态美学”。


胡晓岚带着女儿宣讲淮河的生态变化(央广网发 安徽省委讲师团供图)

胡晓岚告诉记者,从小朋友的角度来思考宣讲内容,也会让其很有感触。比如她问女儿:“你知道为什么要讲‘保护环境’吗?”女儿说:“因为小鱼不想住在垃圾河里。”

胡晓岚认为,孩童观察世界的角度往往最能揭示生活的本真。

这也是胡晓岚带着女儿多次走上宣讲台,共同演绎讲述王家坝蓄滞洪区生态蜕变,获得很多听众共鸣的原因。

青春学子与祖国“双向奔赴”

持续近90分钟的思想盛宴证明:当理论宣讲不再正襟危坐,当政策解读变身情境演绎,思政教育就能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国潮”。


宣讲员与历史人物跨时空的互动(央广网发 安徽省委讲师团供图)

今年22岁的马海越是中国科大本科信息安全专业的大四学生,今年暑假将要启程前往西北地区支教。他告诉记者,听了今天的宣讲,犹如一支“精神氮泵”,备受鼓舞。

中国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钱洁琦说,本次沉浸式宣讲形式新颖,通过各地宣讲员讲述本地故事,以小见大,让理论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激发了我们作为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使命感。

今年23岁的刘千硕,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大少年班,现为该校物理学院天文学系博士研究生。他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说,之前参加过的宣讲以讲座和报告会的形式为主,互动较少。今天的宣讲活动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十分丰富,同时将人文情怀与科技相融合,让我们对于祖国发展与科技创新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中国科大教授现场讲述科教报国(央广网发 安徽省委讲师团供图)

刘千硕表示,作为一名天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首先要胸怀“国之大者”,科学虽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科技事业,将自己的科研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来源| 央广网

责编| 袁丹丹编辑| 吴瑶

主办单位| 安徽省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