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的沂蒙山腹地,山峦起伏、丘陵遍布的地貌特征,一度制约着乡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沂水县努力突破发展瓶颈,发挥党支部领办的“核心引擎”作用,探索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径,不断拓宽当地群众增收渠道。如今,在党建引领下,沂水县已创办合作社278家,联农带农16089户。

01

建强支部

把稳合作社方向

“老少爷们,听我来说两句哈,年头到年尾,大家都辛苦了!凡是土地入股合作社的,今天上午10点,带好你们的社员证到合作社来领钱!”在黄山铺镇蒋庄村合作社分红大会现场,村党支部书记李成宝用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喊着,现场的村民拿着一叠叠“红票子”乐开了花。

很难想象几年前,蒋庄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经济薄弱村。

“2020年4月,我刚接任蒋庄村党支部书记,那时候集体经济薄弱、村容村貌差、村民意见也比较大,党支部里只有两个人……”李成宝感触道。

也正是那一年,沂水县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村党组织带动作用,大力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李成宝决心改变这一经济落后局面,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建强党支部,带领全村50个党员完成清产核资等工作,大力发展合作社。

“合作社刚起步时,我们想整合土地资源,搞规模经营,但是村民觉得干不成,怕折腾一阵子什么都没了。”李成宝说。

蒋庄村有村民550户、1586人,1600亩土地资源较为分散,经营也较为粗放,想要领办合作社,统一全村人的思想是关键。于是,李成宝带着党员干部到村民家中摸实情、讲政策、谈发展,细细将合作社发展的思路和想法告诉村民,并且鼓励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干。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蒋庄村党支部带领280多户农户成立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村委会主任兼任监事长。在镇党委的帮助下,村里建立《蒋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章制度》,蒋庄村党支部将村民分散经营的耕地集中连片建立500多亩粮食生产基地,通过引进优质水稻、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拓宽销售渠道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多重保障。


沂水县黄山铺镇蒋庄村合作社分红大会现场,村民拿着“红票子”乐开了花。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合作社共盈利51.93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12.8万元,入社村民分红29.5万元,看到了真金白银,要求入股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看到前景后,不少村民从一开始的不愿意到主动参加,现在已经有334户村民参与合作社发展。”李成宝说。

2024年底,蒋庄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流转土地620亩,年底共分红48万元。“摘除薄弱村帽子不是我们的目标,一人富不是富,组成联合社大家富才是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塑造‘有事找支部、致富找支部’的基层党组织品牌。”李成宝表示。

02

整合资源

护航合作社发展

在沂水县院东头镇吉家庄村的馒头坊,村民们正忙着和面、制样、蒸制,手工馒头、“年年有鱼”馒头、大“福”馒头……形态各异的馒头一出锅,浓浓的麦香扑鼻而来。

“尝尝老面馒头,回味记忆中家的味道。”这是吉家庄村“鲁胖墩老面馒头”的宣传口号。“鲁胖墩老面馒头坊”在当地可是小有名气,不光是生产的馒头有嚼劲,“馒头坊”的发展故事也很有“嚼头”。

这个“馒头坊”既是“坊”,也是“社”,馒头坊合作社由院东头镇吉家庄村党支部领办,联合周围刘家店子村等三个村庄共同出资合办。

“我们这几个村种粮大户多,加上这些年有种粮补贴,老百姓生产积极性很高,但直接销售小麦的话,价格相对较低。我们就开始琢磨,为什么不将磨成的面粉做成馒头,来提升小麦的价值呢?”吉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马玉良说。

然而,那时候刘家店子村合作社面临着资金不足、资源受限等情况,这与吉家庄村以及周边几个村的情况大同小异。

在镇党委的支持下,2023年,吉家庄村通过盘活闲置老旧院落,联合东水旺、西水旺、烟家庄等3个村庄成立了馒头坊合作社,又与刘家店子村等几个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形成资源共享、抱团取暖的发展格局。

馒头坊刚成立时,四个村共同出资用于馒头坊房屋和院落建设以及购买设备和雇用工人。“县里有‘千员带万社’行动,不怕不会,也不怕干不好,都给指导得明明白白……”马玉良所说的“千员带万社”行动,就是该县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政策辅导员队伍,到各乡村合作社开展政策辅导、重要环节技术培训的行动。

“馒头坊制作的老面馒头由粗面蒸制而成,虽然外观暗黄,但是保留了原始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喜爱。”合作社负责人陈学文说,“虽然合作社这几年运行得也很好,但是面临着产业链条短、品牌营销弱,产品附加值偏低的实际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合作社玩起了“新花样”,入驻抖音、开视频号、网红带货……让老面馒头离开了当地“老圈子”,也带动了周边新生业态的发展。目前,合作社的馒头销量逐步提升,可日产馒头1000余斤,年销售额达40万元,带动15人就业。

“现在,我们正研究馒头制作的新方法,争取明年做出更多不同样式和味道的馒头,让馒头既看着漂亮,还能吃着美味又健康。”说起合作社以后的发展,马玉良信心满满。

03

利益联结

链动合作社农户

青山环抱,流水潺潺,在沂水县诸葛镇,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百余口鱼池,成群的鱼儿争相觅食,溅起朵朵水花,上万条圆润饱满的“金鱼之王”——兰寿金鱼往来游弋,犹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鱼池主要繁养兰寿、泰狮等观赏鱼品种,几池金鱼一点也不费劲,一会儿工夫就喂了。”诸葛镇下梭峪村养殖户王富庆撒了一把饵料,欢喜地算着一笔收入明细账,“合作社按照每尾40元的价格对我们养殖的成品鱼进行回收,除去成本,每尾鱼净利润在30元以上,每年每池纯增收3600—4000元。”

可观的收益吸引了众多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为满足村民的需求,今年合作社又在村内的一块闲置土地上扩建了48个新鱼池。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合作社长久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诸葛镇,许多农民像王富庆一样实现增收致富,这与该镇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有着密切关系。

2024年,诸葛镇党委引领上梭峪村、下梭峪村、上华庄村等18家村党支部领办观赏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决定依托“九岭”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苗氏金鱼繁养项目。

“为了能让村民赚到钱,联合社构建了‘企业+镇级联合社+村级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采取‘企业繁育、农户代养、技术支持、统一销售’的方式,实现共富共赢。”苗氏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苗健介绍。


苗氏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养殖的鱼儿圆润饱满。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联合社通过打造养殖池建设,鼓励参与合作社的农户代养,通过盘活村集体、农户院落等闲置空地资源,推进观赏鱼养殖进村入户。其间,园区统一提供鱼苗、饲料,统一选派技术员现场提供指导培训,确保成活率达到98%以上,在技术培训、成品鱼销售等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

“这种利益联结模式最大的好处和优势就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化联农带农效果,为农户参与发展合作社提供坚实的保障。”诸葛镇党委书记刘涛表示。

2024年,全镇18家村党支部领办观赏鱼养殖合作社、785个养殖池实现经营性收入298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83.5万元,农户增收20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农文旅融合思路,规划建设集观赏鱼繁育养殖、展示销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渔歌小镇’,持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提升联农带农能力,走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之路。”沂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玉涛表示。

(作者单位:公彦豪、林庆团,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农业农村局;李红林,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财经服务中心)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8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