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阅读?有人说阅读是谷种埋进黑土的沉默等待,是花椒枝丫在晨露里轻轻舒展,是老纺车转过岁月时的悠悠回响。在沂水县高庄镇门庄村层层梯田之间,那青瓦白墙的乡村书房,正把这些等待、舒展与回响,酿成照亮山洼的星河。


门庄村乡村书房小朋友们“共读一本书”

走进高庄镇门庄村,一条条醒目的“锄头种庄稼,书本种未来”“石桌刻下清北志,书页架起出山桥”等标语印刷在石墙、木栏与花草树木间。

最特别的还是乡村书房里那本《门庄历年学生合集》,泛黄的扉页上,348名从石缝里“长”出的大学生,用钢笔、铅笔甚至蜡笔在扉页上刻下精神密码:1997年第一位大学生写道:“煤油灯下读完《简爱》,才知道山外有敢挣脱命运的灵魂”;2023年新生学子的铅笔画里,梯田与星河在书页间交叠,配文“公式丈量不出群山高度,文字却能架起通天阶梯”……

高庄镇门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德全介绍:“村里祖祖辈辈在石头缝里刨食,1997年雹灾过后,大伙认准‘靠天吃饭不如靠书换天’的道理。老支书带头建书屋,立下‘考学奖励’村规,30年来一以贯之,如今全村形成‘重教兴学’浓厚氛围。”

据统计,自恢复高考以来,门庄村共考取了大学生34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23人,大学本科189人,专科132人。这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山村阅读的具体化表现,“石缝里长大学子”的信念图腾。

锄头翻土、书本翻山。近年来,门庄村积极与镇政府对接,聚焦乡村文化振兴,统筹资源升级乡村书房阵地建设,新增3000余册涵盖农技科普、少儿读物、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图书,扩建“助苗学屋”,打造集阅读学习、实践体验于一体的青少年成长空间。

为进一步激活乡村书房阵地效能,激发广大群众阅读兴趣,门庄村开设了“农耕文化课堂”“亲子阅读分享会”“沉浸式阅读打卡”“寒暑假助苗学屋”“小候鸟研学营”等多种实践活动。同时,还建立“大学生返乡助学”长效机制,每周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互动”开展“山外的故事”主题分享,构建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兴农”的乡村文明新生态。

“读书是山里娃凿开群山的锤头,门庄村的教育奇迹印证着‘阅读凿山’的力量。近年来,高庄镇以门庄村为示范点,坚持‘阵地建设与活动引领并重’,构建了‘全覆盖、深融合、常态化’的乡村阅读生态,累计在镇域内建设了14处乡村书房、26处读书角,实现了‘村村有阵地、处处闻书香’的全域覆盖。同时,利用课后、周末、寒暑假等时段,常态化开展朗诵、绘画、写作、研学等特色活动,推动阅读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高庄镇党委书记戚树峰表示:“下一步,高庄镇将继续创新优化阅读形式,真正让山村阅读成为群众‘破茧出山’的文化引擎。”(白悦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