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号,上海浦东莲溪路地铁站附近的草坪上,一只蓝猫静静地趴着,周围苍蝇乱飞。

起初,发现它的路人以为它只是摔伤了。

然而走近了却惊讶地发现,这只猫的四肢已经没有了,骨头裸露在外,伤口切面整齐得可怕。

更让人崩溃的是,它脖子上还挂着一个精致的项圈,上面写着“招财”两个字,很明显这是一只有主人的猫。





看这只蓝猫胖乎乎的样子,应该被主人养育的很精心。

不知道它为什么会落在坏人手里,又经历了怎样令人发指的暴行。

它的四肢被砍断全身水肿,又从高楼被抛下,身体里的血液几乎流干了,喉咙里塞满了苦苦挣扎时吞下的树叶残渣。



它不会说话,但从表情能看出,它极其痛苦。

就在医生紧急抢救时,又赫然看到它肚子里还有四只已经足月的小猫。

它们本可以在一周内出生,活蹦乱跳地感受美好人间,现在却连和妈妈一起,死在了手术台上。



这绝对不是意外,而是一场处刑式的虐杀。

好心博主不仅将这只蓝猫送到医院急救,还保存了所有证据并报警,目前警方已经介入了。

网上总有人说“可以不爱,但别伤害”,可现实是,虐待动物的从未消失。

人渣



去年有网红“杰克辣条”直播虐猫,用开水烫、铁钳夹,甚至把猫从高楼扔下。

今年这只蓝猫的遭遇更凄凉,恶魔的手段之残忍,连见惯血腥场面的兽医,都忍不住发抖。

当然,也有网友觉得博主和警方小题大做,不至于为一只猫兴师动众。

但更多的网友却清醒地意识到,这类人往往不会止步于虐待动物,必须防患于未然。



实际上,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虐待动物是暴力犯罪的前兆。

美国精神病学家约翰·麦克唐纳提出的“麦克唐纳三要素”里,虐待动物、纵火和遗尿是连环杀手的常见特征。

国内多起恶性案件也显示,不少杀人犯的童年都有虐待动物的经历。

所以,别以为这“只是一只猫的事”。

今天他能笑着砍断猫的四肢,明天就可能把刀对准更弱小的目标——比如孩子,比如老人。



那么,法律真的拿他们没办法吗?

目前,我国法律对虐待动物的惩罚仍存在巨大漏洞。

如果这只蓝猫是“有主物”,施虐者可能因“故意毁坏财物罪”被起诉,但前提是猫的价值超过5000元。

如果是流浪猫,法律几乎无能为力,最多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罚个几百块、拘留几天。

这种“财产权优先”的逻辑,让无数虐待动物者逍遥法外。



去年北京一起虐猫案,凶手只被拘留7天。

而这次蓝猫案的凶手,如果找不到猫主人,可能连刑事责任都不用承担。

让人觉得荒唐的是,如果施虐者把虐猫视频发到网上,反而可能因“传播暴力内容”被重罚。

也就是说,伤害动物不是重罪,但让别人看到就是“扰乱社会秩序”。



面对如此反人类的暴行,我们除了谴责,还能做些什么呢?

1、推动立法

不少国家早已通过《反虐待动物法》,比如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有权直接逮捕施虐者。

国内专家建议分“三步走”——先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再制定《动物福利条例》,最终推动专项立法。

2、技术防控

深圳已在试点“宠物DNA数据库”,上海推广智能项圈,北京要求养宠家庭安装监控。

如果能普及这些措施,至少能减少“随机虐杀”的发生。

3、社会监督

杭州把虐待动物者纳入信用黑名单,广州每个街道配一名“动物保护专员”。

普通人能做的,是遇到可疑行为立刻报警,别让施虐者觉得“没人管”。



归根结底, 这只蓝猫的惨死,不该只是一条热搜。

它的背后,是一个可能潜伏在你我身边的潜在暴力分子。

今天放过他,明天谁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