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经济”火热,随着越来越多“毛孩子”进入家庭,各种宠物门店应运而生,宠物消费套路也是层出不穷。线上导流到线下、售卖“星期宠物”、随后捆绑高价宠物用品消费,商家虚假承诺保健康、包退换,但出现问题后不处理,消费者维权艰难。宠物消费该如何“避坑”?帮忙君就此展开调查。
捆售猫粮
回家发病
3月18日,陶女士在淘宝上搜索宠物店,一家名为“Meow and Purr猫舍”吸引其注意,当她向客服咨询小猫品种时,对方称只有加微信才能发送图片和视频。加上微信后,对方向陶女士发来几张小猫照片,并邀请她上门选购。
客服让我预留电话,最初提供的地址只是一模糊定位,确认我到达后才说了具体位置。
当日,几经辗转,陶女士才找到这家名为“上海市闵行区卡兹特宠物店”的宠物基地,地址是春光路55号。
踏入店内,陶女士被店方要求登记手机号,并写明以何种渠道找来的。她发现里面规模很大,底层卖猫,二楼卖狗,目测数量上百只。
这里是“上海最大宠物基地”,别的宠物店都找我们拿货,各类品种一应俱全。
工作人员振振有词说道。最后,陶女士在店里挑了金渐层和蓝白英短两只猫,价格分别为2600元和8000元,总计10600元。
付款记录
付款后,店长反复强调两只幼猫不能轻易换猫粮,否则容易出现应激反应。
如果换猫粮出了问题,我们没法保证售后。
随后,他开始热情推销猫粮套餐,每月980元,服务期内猫粮全包、还提供寄养、洗澡、打疫苗等配套服务,最关键的是生病包治。
只要买了我们的套餐,毫无后顾之忧。
陶女士讲,自己最初购买的套餐费是35280元,考虑再三,后来改为一年服务,花费11760元。
带回家第二天,小猫就不对劲了,看着病恹恹的。
套餐服务协议
陶女士急忙联系宠物店咨询,店方轻描淡写:
眼睛发炎而已,来店里拿眼药水滴几天就好了。
她取回眼药水后,按照店方说法,每天给小猫滴三四次药水,悉心看护。
聊天记录
连遭投诉
没有备案
然而,小猫症状越来越严重,不吃不喝、频繁咳嗽、打喷嚏,眼睛流脓……4月4日,陶女士将它们送医治疗,经检查发现宠物猫支原体感染。医生指出,该病毒有潜伏期,感染源主要是携带病原体的环境或患病猫咪,也就是说,宠物店卖出的极有可能是病猫。
小猫领回家后,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医院诊断病例
医生告诉陶女士,滴眼水是无效治疗,只会加重小猫病情,若再晚一步送医,极有可能病亡。陶女士向宠物店讨要说法,对方不承认售卖病猫,并拒绝退费。随后,陶女士也被微信上约她去店里选购宠物的人拉黑了。
陶女士被拉黑
帮忙君联系到卡兹特宠物店。该店店长毛先生回应,宠物店的猫狗品种众多,来源昆山、辽宁等地养殖户。对于消费者所述的售卖病猫情况,他拒不承认。
我们只认猫瘟、猫传腹这类传染性病毒,支原体感染不算在“三包”里。
他向帮忙君透露,陶女士通过线上中介引流到线下门店,交易完成后,提成费早已分发给相关各方,不可能再去退费。
提成费是交易金额的30%左右,我们在很多社交平台撒网引流。
当被问及宠物店是否有做备案登记,售卖的宠物能否提供检疫合格证明时,他信誓旦旦“所有证照手续齐全”。
帮忙君通过“12315投诉公示平台”查询发现,关于“上海市闵行区卡兹特宠物店(个体工商户)”消费投诉较多,涉及捆绑销售高价杂牌猫狗粮,不履行售后义务,以“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等。
帮忙君与闵行区农委执法大队取得联系。动物检疫管理科执法人员介绍,根据《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从事犬只销售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并于领取营业执照后5日内到住所地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备案。此外,还需提供售卖宠物检疫合格证明。
执法人员表示,从去年开始,农委就收到了对卡兹特宠物店的大量投诉。经查,该店营业执照以及出售宠物的检疫合格证明齐全,但并未做备案登记。对于不按照规定办理备案的,执法大队已对该店(个体工商户)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但无法责令其关店。在他看来,即便店铺存在违法行为,但违法成本和开店成本都很低,只要“改头换面”,仍能“继续经营”。
此外,检疫证明难以对标“星期宠”问题。执法人员指出,宠物商家可能在运输前进行了检疫,但活体运输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感染病毒时有发生,但落地后往往并不再进行检疫。而且,检疫证明也很难和消费者所购买的宠物一一对应。
活体销售维权困境在于难以确定宠物具体的染病时间,如何界定携带的病毒从何而来?消费者举证很难,买卖双方往往各执一词。
首例判刑
定性升级
据了解,2024年上海市消保委系统共受理宠物及周边服务相关投诉2015件。帮忙君在社交平台搜索“宠物消费纠纷”, 售卖病猫病狗的维权现象都不是个例,“星期宠物”成消费痛点,部分不良商家借“爱心领养”之名销售病宠,并通过分期付费方式捆绑长期消费。此外,部分宠物机构存在违规充值等预付式消费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宠物行业规模快速增长,但一些基本的行业自律、经营模式,甚至对待宠物的方式和态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提升和进步,尤其是宠物销售至今未能得到统一化的监管和规范。在不少执法人员看来,2011年出台、2016年修订的《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已不适应现实管理需要,现行的法律法规针对“毛孩子”的饲养规范和管理规范相对空白。
日前,上海闵行区人民法院公开了一起多人团伙通过售卖“星期宠”,进行诈骗、寻衅滋事进而获利的案件。这是全国首例“星期宠”刑事案宣判,标志着司法层面对宠物消费欺诈的定性升级,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更充足的法律依据。
宠物消费
如何避坑
首先,购买宠物应选择正规、有资质且信誉良好的宠物经营场所,注意查看商家的证照是否齐全,商品和服务项目是否明码标价,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多了解商家的评价。警惕低价引流宣传,对于类似“免费领养”之类的噱头,务必保持警觉,这往往暗藏消费陷阱。购买、领养宠物时要求经营者提供宠物检疫证明、疫苗接种记录等相关健康证明。
其次,签订书面合同很关键,合同要明确宠物品种、血统、性别、月龄、疫苗接种记录、健康状况等。尤其对于宠物在短期内出现传染病或死亡等情况,双方应对责任界定及解决方案作出明确约定。如果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要求经营者修改。对于商家的口头约定或承诺,一定要以文字形式写入合同条款,以便日后发生纠纷时有据可依。
再者,相关交易凭证注意留存,要注意保留合同、支付凭证、聊天记录、照片视频等证据材料,如果带宠物去治病,要保留好医院诊断书及缴费凭证。遇到消费纠纷及时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若沟通无果,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帮侬忙工作室
策划 | 钱俊毅
文字 | 季晟祯
摄影 | 受访者
编辑 | 钱俊毅 姚储杰
编校 | 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