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薛有龙:山乡教育的坚守者

张荩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胡明宝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越过山峦,薛有龙就已经站在郭家沟中学的操场上,注视着晨雾中逐渐清晰的身影——43名高矮不一的孩子列成整齐的队列,迎着朝阳向前奔跑。

今年47岁的薛有龙是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郭家沟中学的校长。2002年,刚从榆林学院毕业的薛有龙怀着一腔热血,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扎根乡村教育。他秉持着“教有涯,学无涯”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业务能力,工作之余不断“充电”,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老师,获得了家长的好评和学生的爱戴,被授予“榆林市名师”“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3年前,薛有龙又一次来到人生的转折点。从一线教师到“一校之长”,再次站在郭家沟中学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他面对的不只是角色的转变,还有棘手的现状——城镇化大潮的冲击下,学校生源逐年流失,继而引发师资薄弱、设施落后、教学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坚定了家长们“教育移民”的决心。短短数年,在校生从1860人锐减到19人。

破解学校困境从何入手?孩子们的出路又在何方?是甘于现状,还是放手一搏?内心那份沉甸甸的使命感,让薛有龙下定决心拒绝“躺平”,通过长期的思索,他给自己确立了“三步走”的目标:做有意思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做有价值的事。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薛有龙来说,最有意思的事莫过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学生,家最远的距离学校10多公里,周末往返困难不说,甚至没家长做饭,更谈不上作业辅导、安全保障。”薛有龙说。

家庭教育缺失的,学校教育来补齐。薛有龙带头考察调研,案头一本本厚重的笔记记录着探索之路。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周末全托服务”新鲜出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做到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周末全托服务,9名教师组成了“周末家长团”,全年无休的守护,为这些山里娃建起了第二个“家”。消息传开来,家长们非常支持,学生人数翻了一番,增加到43人。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我周末回家后要么是和大伯一起放羊,要么就是在家玩手机,也不看书学习。周末留校后,我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还有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郭家沟中学二年级学生宋同学说。

和宋同学同级的周同学是重度“手机控”,他抵触到校上课,沉迷于网络世界。如何让学校生活变得充实有趣,把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虚拟空间拉回到现实世界,成了薛有龙心中最有意义的事。

结合学校实际,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传承本土非遗文化,武术、轮滑、捏燕燕、大秧歌……一个个特色社团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多姿多彩,几年坚持下来,社团活动成绩喜人,尤其是武术社团,在省市武术大赛中,孩子们获得各类奖项达20余个。2024年,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团体金牌、巴黎残奥会乒乓球混双银牌获得者彭伟楠一行受邀来校开展公益活动,冠军哥哥以身说法,帮助孩子们养成自尊、自立、勇毅、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现在AI技术正当时,我计划把AI技术植入学校教学中,让学生们与时俱进,不做时代的落伍者。”谈起对学校未来的展望,薛有龙严肃的脸上浮现笑意。他正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让郭家沟中学成为一所有爱心、有温度、有未来的学校。

来源:农民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