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正成为一门当红生意经?
近期,一款国产时光科技,凭借与“哈佛背书”、“延缓衰老”等概念挂钩, 8小时创造出320万成交额。在财经媒体晚点LatePost的采访中,一位购买者回应称:这个年纪的必修课,毕竟万一成功了呢?
深入调研发现,目前75%的购买力由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的中年男人贡献,三四线消费者同时正在逐步涌入。”
一、单克过万,富人专享?
京J .东平台资料显示,上述国产科技名“倍俞/粒”,其核心成分β-烟酰胺核苷酸,声称可通过靶向线粒体、端粒等人体老龄指标,进而减慢老去速度,被戏称为“青春.丸”。
报告称:这一成分从2017年进入国内,3年内形成了51.06亿的市场规模。不过,在国产出现前,几乎96%的国内市场都被进口占据,因提炼难度极高,其单克价格一般维持在2万元左右,核心客群是高校研究所和极少数有产富豪,并不触及大众。
最早推出这一分子的是哈佛衰老生物学研究所的Sinclair教授,他发表在《Cell》子刊上的研究显示:“倍/俞粒”类分子干预下,22个月大的实验白鼠(约等于人类58岁),体内细胞、线粒体、酶活性等数项关键指标发生“年轻化”趋势,回溯至6个月大水平。
因为这一发现,《时代》杂志将他选入“最具影响力100人”名单。此后10年,在硅谷富豪们的高额奖金支持下,哈佛大学、东京大学、美贝勒休斯敦学院等相继在《Cell》、《Nature》、《Science》上发表了数百篇论文,从激活干细胞、清除老年细胞等方向探究“倍俞/粒”类分子的抑衰机制。
但这一切,当时都和普罗大众无关。其在最大试剂网站Sigma-Aldrich上的报价是22641/克,能达到150万,只在富豪群体流通,以及美航天局用于减轻宇宙射线带来的损伤。
不过,这个局面,很快随着国产的出现而改变。
二、国产出手,价格下探99%
发布的一则访谈中,透露出这一分子在国内的落地过程。上述哈佛Sinclair教授论文发布不到48小时,一家生物科技企业已经开始着手相关研究。
3年后,国产生物学家率先研发出量产绿色生物提炼技术。在制备效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其将这类天价原料分子降到原来的1%,以百元的价格面世京J .东、天T .猫,上线18个月内,“倍/俞粒”分子成交涨了120倍,评价达到1.5万余条:终于有机会体验一下有钱人的快乐。
另一个细节也被随后披露。后台提供的数据显示,其用户以36-58岁的中年男性为主,用户多为企业家、投资人等。
这或许不值得惊讶。Choice发布的数据表明:如今,96.46%的上市公司董事长,都已经超过了40岁,步入中年期。
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从35岁开始,高净值男逐渐遭遇精力变差、老态早现等机能问题,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都更大,或更愿意为年龄和健康焦虑买单。“时间诚可贵”,一位消费者解释。
三、市场规模升至百亿,最终“跑”向何方?
伴随线上平台的火热,更多的质疑也在聚焦。尽管其拿到了GRAS、SGS、JFRL等一系列认证,保证了安全性,其实际效果仍然存在样本较小、无对照组等问题。
目前,国内相关实验大都由高校进行,其核心测试群以48-60岁人群为主,虽然其最终结果导向对运动能力、精力、骨骼等的改变,却也不足以说明其能延缓大众群体的老去。要得到确切答案,还要数百年时间去检测。
越来越多的顶尖高校正在参与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此同时,商业市场的奇迹也在延续。艾媒咨询的一份报告表示:目前,这类分子的市场规模已经到51.06 亿元,同比增长了34.87%;预计在今年内达到 270.13 亿元
究竟是昙花一现的商业炒作,还是改变未来的最新支点?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