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5 CSCO鼻咽癌指南更新要点速览
撰文 | Key
2025年度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研讨会于4月18日至19日在济南盛大启幕。在鼻咽癌专题研讨环节,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唐玲珑教授就“鼻咽癌放疗治疗技术革新与靶区精准勾画”进行了深入阐述,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杨坤禹教授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资深专家杜晓京教授,则分别围绕“鼻咽癌免疫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和“鼻咽癌临床分期修订”两大核心议题,带来了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应用指导。
医学界特邀唐玲珑教授做客“执笔者说”访谈专栏分享关于鼻咽癌指南更新要点,并同步整理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以飨读者。
鼻咽癌放疗技术:
创新突破与靶区勾画革新
图1 唐玲珑教授汇报现场照片
诱导化疗后放射治疗范围设置策略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诱导化疗已成为中晚期鼻咽癌综合治疗的I类推荐,一项随机、非劣、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对比了缩小体积放疗与传统体积放疗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91.5% vs 91.2%)以及总生存期、无远处转移生存期均无显著差异。在安全性方面,缩小体积放疗组的急性和晚期放疗相关毒性显著降低口干、吞咽困难等副作用,且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图2 研究设计
临床靶区(CTV)指肿瘤可能侵犯的范围,即亚临床病灶。对鼻咽癌而言,包括鼻咽原发肿瘤的CTV和阳性淋巴结的CTV以及淋巴引流区。由我国学者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针对单侧鼻咽癌的个体化靶区勾画方法,其10年无局部复发率及无区域复发率分别达到了96.2%和90.5%。
图3 单侧鼻咽癌个体化靶区的勾画中肿经验
人工智能(AI)赋能——靶区自动勾画效率实现倍速跃升
AI在靶区勾画领域展现出卓越性能,其勾画准确性超越半数以上专科医生,且在AI辅助下,医生的勾画准确性均得到显著提升。颈部淋巴结勾画准确率高达80%以上,临床靶区勾画准确率更是超过90%;同时,受保护器官数量从原有的15个大幅增加至43个,全方位提升了放疗的安全性。
图4 人工智能提升鼻咽癌原发灶勾画精准度
在线自适应放疗(ART)的应用
传统放疗模式要重复使用同一计划33次,存在精度不够等问题。而ART是提高放疗实施精准度的有效方法,可根据肿瘤变化动态调整,提高肿瘤控制率12%,并改善患者长期生存质量。
图5 自适应放疗
唐玲珑教授
本次修订的指南在鼻咽癌放疗领域对诱导化疗后的靶区勾画规范进行了优化,明确提出可在诱导化疗后的实际病灶范围基础上进行靶区勾画。同时,关于偏侧性肿瘤靶区勾画的必要性已获得学界广泛共识。
在放疗技术发展方面,针对放疗靶区的自动化勾画技术及自适应放疗方案的应用,对统一不同医疗机构、不同放疗医师间的技术差异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该技术体系通过标准化处理流程,有效提升了放疗实施的可重复性和精准度。
展望未来,鼻咽癌放疗领域的研究应重点关注患者个体化生物学特征,尤其在免疫治疗时代背景下,放疗剂量优化策略与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协同作用机制,将成为提升临床疗效的关键研究方向。这需要构建多维度生物标志物评估体系,以实现放疗方案的精准化制定。
鼻咽癌分期更新:
细化调整,精准诊断新突破
图6 杜晓京教授汇报现场照片
更新1:TNM9 T分期让治疗决策更细化
低危T3降为T2:仅影像学显示轻度颅底骨质硬化(无明确骨质破坏)或轻微颅底骨质受侵的患者,不再归为T3,而是降期到T2;
高危T3升为T4:若影像学显示颅神经受侵(如神经增粗、强化或颅底孔道侵犯)或眶下裂受侵,则升级为T4。
图7 TNM-9 T分期变化
更新2:TNM-9影像学颅神经受侵的诊断标准
影像学诊断标准细化:明确颅神经受侵的影像学判定依据;
分期调整:将眶下裂受侵纳入T4分期范畴,反映其预后意义。
图8 TNM-9影像学颅神经受侵的诊断标准
更新3:TNM-9中N分期精准分层降低非必要治疗风险
将伴有严重包膜外侵犯的颈部淋巴结由N1上调至N3分期,可以更准确反映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侵袭性及预后差异。
图9 TNM-9 N分期变化
更新4:TNM-9中M分期标准更新:推动精准化治疗选择
M0(无远处转移)患者的总分期进一步细化,M1(转移性)患者则根据转移部位和肿瘤负荷分层,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
图10 M0患者TNM-9分期新模式
图11 TNM-9的M分期改变
免疫治疗发展新阶段:
从“全程管理”至“减毒增效”的跃迁
图12 杨坤禹教授汇报现场照片
局部晚期鼻咽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联合免疫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CONTINUUM研究:全程PD-1单抗的CONTINUUM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平行随机对照的III期试验,将初诊高风险III期或IVa期(不含T3-4N0和T3N1)鼻咽癌成人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信迪利单抗组和标准治疗组。标准治疗组采用GP方案诱导化疗及顺铂单药同步化疗,信迪利单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信迪利单抗(3+3+6模式)。结果显示,信迪利单抗组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90%)和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93%)均高于标准治疗组(分别为83%、86%),但未观察到免疫治疗组总生存显著获益,原因可能是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后线免疫治疗交叉及随访时间不足。在依从性上,免疫治疗组70.8%患者完成12周期治疗,提前中止主要因患者拒绝和不良反应。
图13 CONTINUUM研究设计
BEACON研究: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III期BEACON研究,将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两组,一组接受3周期替雷利珠单抗联合GP诱导治疗,后续行CCRT及8周期替雷利珠单抗辅助治疗;另一组用安慰剂替代替雷利珠单抗进行相同流程治疗。结果显示,替雷利珠单抗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30.5% vs 16.7%,P=0.0006)。
图14 BEACON研究设计
复发/转移鼻咽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双抗联合疗法突破治疗困局
COMPASSION-06研究:II期多中心COMPASSION-06临床研究,对卡度尼利单抗用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展开评估。研究数据表明,客观缓解率达26.1%;按PD-L1表达水平划分,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分别是44.4%和14.3%;依据EBV-DNA水平来看,<4000 lU/ml与≥4000 lU/ml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0.0%和15.4%。在安全性上,78.3%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3级不良事件占比仅8.7%,最常见的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皮疹以及瘙痒。
图15 COMPASSION-06研究设计
减毒方案新探索
Platinum研究:多中心单臂2期临床试验Platinum研究,让患者接受共12疗程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在诱导化疗(360mg q3w×3)、单纯放疗(360mg q3w×3)、放疗后辅助免疫治疗(480mg q4w×6)三个阶段联合诱导化疗后的调强放疗。结果显示,3年无失败生存率为88.5%,严重急性毒性发生率降至40.2%。本研究为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提供新选择。
图16 Platinum研究设计
精彩资讯等你来
本文来源:医学界肿瘤前沿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