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华、薛仁政,通讯员廖温勃报道:“将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纳入职业病,这标志着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实现了从关注生理健康向身心全面保护的跨越式发展!”在4月25日启动的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中,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纪委书记夏丽华表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民生事项之一。
据了解,今年以“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宣传周将掀起劳动者对心理健康的重新认识热潮。与会专家也表示,职业健康理应涵盖心理健康,只有关注劳动者的心理健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健康。
活动现场开展义诊服务 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摄
心理创伤纳入职业病保障体系
2024年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的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首次将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列为法定职业病,并新增“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病种,覆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高风险岗位(限于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人民警察、医疗卫生人员、消防救援等应急救援人员)。“这实现了从‘身体防护’到‘身心同治’的质变。”夏丽华强调,确诊患者将依法享受治疗、康复及岗位调整等权益,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双重保障同步落地。据悉,新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为配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实施,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5年4月3日发布了《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近日,广东省已经完成首批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医师培训考核工作,共有56名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医师通过考核。这也将切实保障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权益。
四类职业群体心理问题值得关注
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和劳动人口大省,广东职业人群约8500万,占全国比例近10%,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民生事项之一。据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有关人员介绍,广东省的调查数据显示,教育工作者、医务人员、新业态从业者及流水线工人群体,职业紧张、焦虑相对突出。
“当出现易怒、注意力涣散或持续焦虑时,就是身心发出的警报。”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专家周亮教授在首场心理健康宣讲中说。他建议劳动者建立“心理隔离区”:“拒绝无效社交,培养工作外的兴趣点,把‘有趣’作为抗压良药,保持高度自信心,多和朋友在一起、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团队合作,从中体会到乐趣,从而疏解压力。”现场,一位企业员工陈女士坦言,生产线节奏常令人“情绪过载”,“学会下班后跳健康操、参加读书会,才找回生活平衡”。
近3000名健康达人引领职场新风尚
为推动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并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全国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的活动。广东省卫健委数据显示,全省已培育2988名“职业健康达人”,建成257个健康小屋。2024年为290万人次劳动者提供专项体检。预计到2030年,重点行业劳动者对本岗位主要危害及防护知识知晓率达到90%及以上。
2025年,围绕职业健康新形势的转变,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将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开展医防融合“职业健康+”联合行动,促进职业健康服务关口前移,在一批企业试点开展“健康导师+工会协管员”“羊城职业健康角”,为30万名以上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检查。
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保健局局长田林泽介绍,要深化心理健康服务,一体推进“体重管理年”“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做好职业人群慢性病防治、心理健康促进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工作,开展28场次以上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