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从杭州到长沙,“双休制”在试点推行,静悄悄地改变着高中生的学习节奏,也让一直存在的补课现象有了改变的迹象。“县中振兴计划”给县域教育带来了新活力,“校外培训天眼系统”上线,直接针对一直禁止不了的“地下补课”问题。2025 年,这一系列教育新举措,意味着一场大变革马上要来了。

“双减”政策实行以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大幅减少,线上机构更是少了 87%。不过,正规培训机构不做了,补课的需求可没消失,“地下培训”变得更隐蔽,又冒头了。家长们不惜花高价,去找藏在居民楼里的“私房课”,还有打着游学旗号的“影子培训”,这让“双减”取得的成果面临很大挑战。



“天眼”护航:精准打击“地下补课”

面对这个难题,教育部拿出了新办法——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平台,大家形象地叫它“天眼系统”。这个平台就好比教育界的“支付宝 + 大众点评”,目的是规范校外培训市场,保障家长和学生的权益。

从家长这边看,通过平台能一站式完成选课、缴费、退费和评价这些操作,能有效避免培训机构收了钱跑掉的风险。

对培训机构来说,必须入驻平台,资金流向会被国家实时监控,要是有违规行为,就会被列入信用黑名单,这约束力度也很强。

从监管角度讲,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能精准识别那些隐蔽的培训行为,像居民楼里的“一对一”辅导,还有以夏令营名义进行的学科培训等,然后精准打击。

教育部明确说了目标:在 2024 年 6 月前彻底清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建立起预防、发现、查处的一整套机制,积极推进“课后服务 5 + 2 全覆盖”,还上线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免费提供大量优质课程,就是想让学习的主要地方回到校园。

挑战犹存:家长为何仍热衷补课?

国家整治的决心很明显,技术手段也很先进,但真正的挑战可能才刚开始。为啥家长明明知道补课费贵,孩子负担也重,还是要给孩子报补习班呢?这背后有好几个原因。

1、教育竞争压力大,升学考试、学校排名这些因素让教育竞争更激烈了。家长担心孩子落后,想通过课外辅导提高成绩,增加升学机会。重点中学录取时看重成绩,这就逼得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

2、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平均,不同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这些方面差距不小。家长就想通过课外辅导,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孩子能得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比如说,一些偏远地区学校教学质量不太好,家长就会给孩子选线上优质课程来提高学习效果。

3、社会观念也有影响,社会上普遍觉得学业成绩是成功的重要标志,家长怕孩子成绩不好影响未来发展。而且周围其他家长给孩子报班,这也形成一种无形压力,让他们跟着报班。



4、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或者学习态度不放心,觉得孩子在学校没学好知识,需要课外辅导来巩固提高。要是孩子某一学科比较薄弱,家长可能就会报补习班帮孩子提升。

理性看待补课现象:公平与个性化需求的平衡

家长热衷于给孩子补课,反映出当前教育环境存在问题。家长出发点是为孩子好,可过度依赖课外辅导也有不好的影响,会加重孩子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影响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还会让教育内卷更严重,不利于营造公平、健康的教育环境。

那怎么看“一刀切”禁止课外培训呢?对那些确实需要课外辅导的孩子来说,这样公平吗?

禁止课外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公平。有课外培训的时候,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有更多机会接受额外辅导,在学业竞争里有优势。禁止之后,所有孩子课余时间起跑线相对平等,能避免因为家庭经济差异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双减”政策下,教育供给侧进行改革,像教师轮岗制度、智慧教育平台这些举措,能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孩子享受到更公平的教育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禁止课外培训后个别孩子不能获得额外辅导的情况。

但从个人来说,有些孩子学习进度慢,或者有特殊学习天赋,对某些学科兴趣浓厚,可能确实需要课外辅导来满足个性化需求。从这个角度讲,“一刀切”禁止课外培训,可能会让这些孩子失去提升的途径。



但为了推动教育回归学校这个主阵地,禁止课外培训势在必行。这也能积极推动学校更注重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学,关注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而且构建多元化的育人生态,比如推广职业教育、开展非学科类实践教育等,能给孩子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

以前课外培训太泛滥,教育内卷特别严重,孩子和家长压力都特别大。现在禁止课外培训,孩子能有更多时间休息,发展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也有助于营造好的教育环境,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

当课外培训不再是孩子成长的主要依靠,社会会更重视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个别孩子的特殊需求,可以通过学校老师给予更多关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习,以及利用公共教育资源等办法来解决。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体系会越来越完善,也能更好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

教育改革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一起努力。只有持续推动教育公平,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真正让孩子在更宽松、健康的环境里成长,最终实现更公平、更美好的教育未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