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落实相关教育规划纲要与课程标准理念,推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应用和驾驭能力,加强单元教学整体性,推动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创新。2025年4月23日,由中国教师报联合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主办,莆田南门学校承办,天学网·数字化教学研究院、福建省初中英语吴云开名师工作室协办的“数字化背景下初中英语新教材单元整体教学课例展评”活动在莆田南门学校顺利举行。
来自福州、泉州、莆田各地的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教研员齐聚,现场参会教师400余人。活动还通过中国教师报、天学网等视频号同步进行全国直播,直播观看人数高达1.2万人。本次活动围绕课堂观察、专家指导、专家报告、教师素养数字培训、案例分享等多元形式展开研讨,共探新时代数字化赋能英语新教材整体教学的实践路径。
领导致辞:共探数字化赋能教学新模式
开幕式上,莆田南门学校校长陈旭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辞,介绍学校作为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贯彻教育方针构建新生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同时指出本次活动是成果检阅与交流契机,期待共探数字化教学新模式,推动教育发展。
莆田南门学校校长 陈旭
莆田市城厢区教育局副局长黄志聪指出,在教育强国与数字化转型战略背景下,本次活动聚焦初中英语新教材单元整体教学与数字化融合,是落实新课标素养导向的实践;强调城厢区以强师兴教为战略,通过活动促教材解构、数字化工具运用及单元整体教学革新,呼吁教育同仁拥抱技术变革、深耕育人艺术,推进教学改革。
莆田市城厢区教育局副局长 黄志聪
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英语)项目主任罗健介绍了中国教师报办报情况,以及发起“课改中国行”公益活动的初衷。他强调,此次活动联动城厢区等课改前沿区域,通过课例展评、专家报告、案例分享等环节呈现“城厢英语学科课改经验”,旨在助力全国英语教师破解“为何改”“如何改”,以专业赋能推动新课标落地与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师报课改中国行(英语)项目主任罗健
成果展示:英语学科建设“城厢实践”探寻
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俞聪妹带来成果展示,《以研训者的高度成就教师发展的高度——城厢区英语学科建设实践探寻》分享区域课改的智慧结晶,并强调单元整体教学是推进新课标的支点,需结合时代与课标要求,依托专家引领、团队力量及系统课题研究去不断深化课堂思考与教学引领,以实现教学行为突破与质量提升。
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俞聪妹
课堂观察:多维视角解码高效课堂建构
教学的艺术在于“同中求异,异中求优”。两节聚焦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 10 的同课异构课堂精彩呈现——莆田南门学校英语教师黄乙雪以“任务驱动”为轴,通过情境模拟、小组协作、故事山等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赵家搬新家获社区帮助”的暖心故事,在真实互动中体悟“邻里互助”的温情,让“帮助他人”的主题在任务实践中自然渗透;莆田第三中学 英语教师余丽娟则以读思言的文本解读模型为切入点,从细读文本、整体理解,探究文本、建构意义,搭建语言支架、言语产出三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梳理文本,填写情节图表,获取关键信息,通过仿写,感悟邻里互助的意义,让“爱”的种子在课堂悄然生根。
莆田南门学校黄乙雪-课例展示
莆田第三中学余丽娟-课例展示
两节课虽风格迥异,却同样紧扣“帮助他人”的主题内核,以多元教学策略诠释新课标“学生主体”理念——黄乙雪的课堂活力四射,在任务完成中培育语言运用能力;余丽娟的课堂层层递进,于文本细品中浸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两堂课皆以“爱”为桥,让语言学习与人文素养在共生共长中绽放光彩。
专家评课:化繁为简直击教学精髓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黄远振,对两节课例进行专业评课,并作教学指导。黄远振评课高屋建瓴,直指阅读教学精髓:于文本解析,当紧扣情节捕捉与情感脉络梳理,如细探赵家迁居时hopeful、thankful、warm等心境流转,精准把握文本内核。践行“Less is more”极简理念,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精简内容与课件,聚焦重难点突破,力避“教不完”之困。秉持以学为中心之旨,少教多学,教师要善为引导者、示范者,适时放手,让学于生。同时,可增可视化预测环节,助力标题预判,提升课堂实效,使阅读教学既具深度又富实效,真正抵达语言与人文交融之境。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黄远振
案例解析:AI赋能教学“双提升”
泉州第五中学桥南校区英语教师张梅兰带来《数字化赋能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应用》典型案例,深度解构数字技术与传统课堂的融合之道,为英语教学效率与效果的“双提升”提供创新范本,尽显前沿实践的智慧风采。
泉州第五中学 张梅兰
校本分享:数字化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莆田南门学校工会主席蔡松清带来《南门学校初中英语减负增效实践研究与突破》的精彩分享,干货满满。作为教育部义务教育教改实验校,南门学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关于减负增效的实践探索,犹如一盏明灯,为“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升,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生动范例,指引着教育同仁们在减负增效之路上稳步前行。
莆田南门学校工会主席 蔡松清
专家论道:核心素养落地策略深度解构
在“双新”背景下如何让核心素养真正扎根课堂?两场高屋建瓴的专家报告给出了深度解答——读写融合,育人为本。黄远振带来《初中英语新教材单元读写整合教学实践》专题报告,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教学案例,深度解码“读写整合”的底层逻辑:从单元整体教学视角重构读写关系,让阅读成为写作的“输入基石”,让写作成为阅读的“思维外显”,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是通过语言实践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黄远振的剖析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性,为教师破解“读写割裂”难题打开新视野。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黄远振
福建省教学名师吴云开以《双新背景下走进文化理解的单元整体教学——以思维的视角》为题,聚焦“文化理解”与“思维培养”的深度融合。他提出,单元整体教学应成为文化渗透的“土壤”,通过层层递进的思维支架设计,让学生在理解多元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最终实现从“知识传递”到“素养生长”的跨越。
福建省初中英语吴云开名师工作室 吴云开
总结展望:深耕单元整体教学共绘数字图景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这场以“数字化赋能,共探初中英语新教材单元整体教学”为主题的教育盛会,在课例展评的思维碰撞中启幕,于经验共享的智慧交融中沉淀。我们共同见证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样态、数字化工具的创新应用,更在专家引领与同伴互鉴中,触摸到“双新”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的脉搏。
活动现场合影留念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