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记者 杜辉升 康聚恺
4月22日,临沂市委党史研究院派驻莒南县岭泉镇马棚官庄村第一书记刘军正规划研学路线。得益于莒南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马棚官庄村三条河流如今水质清澈,河道两岸杨柳依依,百草丰茂,宛如江南画卷。凭借良好生态,该村推出红色、农耕实践与生态体验等多条研学路线,去年吸引3000多名学生,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还招引来两个高效农业项目,户均年增收1000元。
莒南县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20世纪40年代便开启整山治水之路,被誉为“山东水库之母”的石泉湖水库应运而生。当时,石泉湖村缺水少粮,村民为改变困境修建水库,让80%土地变为水浇田,还封山造林、栽种果树,从贫困村蜕变为富饶村。如今,全县180多座水库、300余条河流、2300多个塘坝,都是莒南人民战天斗地留下的宝贵财富。
“莒南县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理论,坚持三级联动,实施四水共治,累计协调争取资金30亿元,接续实施了西水东调、三库串联等一大批水利项目,重点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促进水循环、弘扬水文化,通过做好这四篇文章充分挖掘现代水网综合效益,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和一、二、三产全面振兴。”莒南县委副书记马其超介绍。
在莒南临港精品钢基地,机器轰鸣,建设正酣。这里是山东省钢铁产业布局的重要承载地,自2018年规划建设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集群以来,已累计投资700亿元,2024年粗钢产量达1119.81万吨。然而,工业用水量随产能提升猛增,用水难题凸显。
为破解这一难题,莒南县以创建国家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为契机,2023年投资4.5亿元实施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该项目包含供水工程与湿地工程两部分,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经湿地净化,通过60千米长的西水东调管网输送到钢铁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利用再生水5100万立方米的横向再生水网,满足城区及东部缺水产业区用水需求。
在再生水循环利用过程中,莒南县还注重湿地生态修复与扩建,对鸡龙河、龙王河、绣针河流域人工湿地修复及扩建674亩,并建设再生水泵站、铺设输水管网。据莒南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代玉欣介绍,生活污水处理后若不利用便白白浪费,供给工业企业既能缓解企业用水难题,又能带来可观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可有效减少工业新鲜水取水用量,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
此外,莒南县还实施了陡山水库至石泉湖水库水系连通工程,以进一步优化全县水资源配置。该工程总投资3.24亿元,2022年9月开工,预计2026年6月完工。设计从陡山水库南岸引水,通过隧洞自流调水至石泉湖水库东库,输水线路长8.67千米,其中隧洞8.25千米,输水规模不低于50万立方米/天。值得一提的是,该工程在全省水利隧洞施工中首次采用TBM盾构机施工工艺。完工后,可连通莒南县境内浔河、鸡龙河两大水系,满足城乡居民和工业用水需求。同时,陡山水库、石泉湖水库、相邸水库三座大中型水库实现自流贯通,提高水库联合调度能力,完善防洪体系,缓解水资源矛盾,支撑区域发展。
除了合理规划水资源的用处,如何精准调配水资源,让水在“适当的时候”按照“适当的水量和水质”到达“适当的地方”,则需要数字孪生平台的科学调度。以莒南县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平台为例,建立了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建立洪水演进模型,对重要水库开展极端情况推演,为防洪调度指挥提供依据。目前,莒南已在多个水利项目中推行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构建了“1211”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从农业大县到争创“工业好例”,莒南县以水为笔,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北方“赛江南”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