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记者 杜辉升 康聚恺

4月22日,记者在莒南县陡山水库至石泉湖水库水系连通工程隧洞进口段施工现场获悉,该工程掘进长度已过半,达4313米。


为进一步优化全县水资源配置,提高城乡生活供水及临港精品钢基地用水保障水平,2022年9月,结合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莒南县实施了陡山水库至石泉湖水库水系连通工程。该工程总投资3.24亿元,设计从陡山水库南岸引水,通过隧洞自流调水至石泉湖水库东库,输水线路全长8.67千米,其中隧洞8.25千米,输水规模不低于50万立方米/天。

投资大、难度高,为何采用隧洞的形式?在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管理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莒南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庆刚。他指着展板上的莒南县现代水网工程布置图解释:北部陡山水库蓄水量大,但地势高、位置偏远;相对偏南的石泉湖水库承担着城区供水的任务,却日渐力不从心。1994年,莒南县建设“引陡济石”调水工程,该工程由明渠、暗渠及隧洞构成。多年运行发现,明渠调水不仅调水量小,而且设施维护、电力等成本较高,制约了供水效率。而隧洞则可以利用地势差实现自流,尽管初建成本较高,但隧洞输水具有不占用土地、调水量大、使用寿命长、运营成本低、供水安全等多重优势,利于长期运行。

“自然落差就是最好的绿色动能。”陈庆刚轻点图上3米的高程差表示。新建的隧洞将完全依靠地势自流调水,相较原引陡济石调水工程,既节省了能源,又提高了供水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工程在全省水利隧洞施工中首次采用TBM盾构机施工工艺。“我们定制了天马岛一号、二号两台盾构机,分别从进、出口对向掘进。”陈庆刚介绍,陡山水库至石泉湖水库沿线多为山岭地形,施工过程中还途经高铁、水库、河道等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硬度较高,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盾构施工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下穿高铁时,盾构施工能有效减少对铁路运行的影响,避免爆破作业带来的风险;下穿水库及河道时,能避免可能出现的透水事故。”

控制室内,工作人员端坐在操作台前,专注地盯着屏幕上的TBM运行参数与地下隧洞实时画面。透过屏幕,记者看到,狭长的隧洞内庞大的盾构机占据了大半空间,现场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对设备进行调试和维护。


陈庆刚进一步介绍,该TBM设备在集成现代硬岩盾构机共性技术的同时,创新采用了多段复合式盾体,蜂窝型管片拼装技术和多模式填充等先进技术,能够满足硬岩地层隧洞掘进施工,实现了硬岩盾构机模块化和小型化,具有破岩能力强、安全性好和掘进效率高等优点。据了解,该工程于2022年9月开工,预计2026年6月完工。作为山东省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的重要枢纽工程,这条地下“动脉”的贯通将激活区域水系的深层联动,为全县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工程完工后,可连通莒南县境内浔河、鸡龙河两大水系,进一步优化全县水资源统筹配置水平,满足城乡居民和当地工业用水需求。同时,陡山水库、石泉湖水库、相邸水库三座大中型水库实现自流贯通,进一步提高水库联合调度能力,完善全县防洪工程体系,缓解县域防洪压力。对浔河、鸡龙河等枯水期来水进行有效调节,缓解受水区水资源不足矛盾,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