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新闻记者 杜辉升 康聚恺
4月22日,在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铁路专用线三期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运输车辆穿梭,起重机挥舞长臂吊装建材,一派争分夺秒的建设景象。昔日被称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好例的厉家寨通过战天斗地整山治水,让贫瘠的土地变成良田。如今在厉家寨南侧的临沂临港精品钢基地,一个“工业好例”正在被打造,而打造这个好例,同样离不开水。
2018年10月,山东省政府出台《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5年)》,确定在临沂临港区域规划建设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集群,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钢铁产业布局的重要承载地之一。截至目前,临港精品钢基地及其设施配套累计投资700亿元,落实炼钢产能1040.33万吨、镍铁合金产能210万吨、铸造用生铁产能100万吨、铸造产能42万吨、热轧管产能120万吨及新能源商用车5万辆。2024年,临港精品钢基地完成粗钢产量1119.81万吨。
水是工业的“血液”,工业企业发展离不开水。近年来,一批重大钢铁项目在临港精品钢基地落地生根,工业用水量猛增,产能的提升对工业用水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通过建设10万立方米的原水池储存了一部分水,还建设污水处理站,循环使用水资源。”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动力能源部部长曲同青说,“企业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基于水梯级利用的智慧使用模型,通过AI算法模型对生产全流程用水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动态优化,实现节水的目的。但根据公司后期继续建设钢铁、焦化和钢铁深加工等项目,用水量会进一步增加。”
“仅就目前的供水,难以满足临港精品钢基地的用水需求。”莒南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代玉欣指着供水示意图,用数据解释了临港精品钢基地工业需求量与供应量之间的差额。“目前有两处工业需水量较大的地方,一个是位于坊前的工业基地,每年需要预留250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还有一个就是临港精品钢基地,每年用水需求量是5800万立方米。”代玉欣说,“目前从沭河、相邸水库和石泉湖水库所能调度的水量每年不到4000万立方米,存在4000多万立方米的差额。”
如何保障用水安全,对农业大县打造“工业好例”至关重要。破局之法,就是将莒南县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通过管网由西向东输送到临港精品钢基地。“再生水每年能为工业企业输送4200万立方米的水,基本能够满足企业内生产用水需求。”代玉欣说。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自西部鸡龙河泵站起,配套61千米供水管网至临港精品钢基地,形成一条横向再生水网,构建莒南县“三联两横”现代水网主骨架,通过多源互济强化水资源时空调配能力,充分满足城区及东部缺水产业区用水需求。
农业大县争创“工业好例”,对工业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考验着政府资源配置能力。通过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实现“西水东调”,既运用了争创农业好例时打下的水利基础,也体现了农业大县坚持工业发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