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听说你儿子最近升职了?真有出息啊!”
小区门口,几个老头聚在一起晒太阳,闲聊着。王大爷坐在板凳上,笑了笑,点点头:“嗯,升了,挺忙的,成天加班。”
话虽这么说,可心里却不是滋味。儿子升职了,可大半年没回家看过自己一眼,连电话也越来越少,微信消息发过去,回一句“忙”,就没下文了。
王大爷今年72岁,年轻时在机械厂当工程师,脑子灵活,手艺好,退休金六千,算在这小区里过得不错的。老伴早走了,儿子王强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成了家,媳妇是城里人,看着温婉,心却不贴。
日子一晃,王大爷攒下50万存款,想着这点钱养老绰绰有余。可谁知,日子过着过着,身边越来越冷清。
“爸,您一个人在老家住惯了,来城里跟我们住也不习惯,等过年接您过去住一段。”这是王强每次打电话的口头禅。
“哎,等过年吧……”王大爷拿着电话,嘴上答应,心里却知道,这“等”,年年等,年年落空。
有一次,他小心翼翼地开口:“强子啊,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来你那边住两个月,行不?”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王强说:“爸,咱家那小房子,地方紧,孩子学习忙,您过来住也不自在,等我再换个大点的房子。”
王大爷心里咯噔一下,手里攥着手机,没再说什么。
他不是没想过请保姆,可王强一听这话就劝:“爸,保姆不靠谱,钱花了,万一出点事儿,咱也不放心。您一个人住着,邻里邻居熟,哪有外人好?”
王大爷叹口气,邻里邻居是熟,可人家也都有自己的儿女,谁能天天管你?
这天晚上,王大爷热了碗面条,一个人对着电视吃着,屋子里静悄悄,偶尔传来楼上孩子的哭声。他夹着一口面,突然觉得没滋味,把碗推开,靠在沙发上出神。
窗外的风呼呼地刮着,冷得刺骨。他披上件外套,拉开抽屉,看着那本存折,五十万整整齐齐地躺在上面,可这钱,再多,也换不来一个在身边陪伴说话的人。
一个月前,王大爷摔了一跤,躺在地上爬不起来,掏出手机想打给儿子,犹豫了一下,改打了120。住院住了七天,邻居帮着送来点吃的,王强来了两次,带着媳妇和孩子,待了不到一小时就匆匆走了。
“爸,医院的饭不合胃口,我让媳妇给您带了点馄饨。”王强递过保温盒,媳妇笑着:“爸,您多吃点,补补身子。”
王大爷点点头,看着他们忙忙碌碌地收拾东西,心里一阵空落。
出院那天,王强一边扶他上车,一边说:“爸,回家多休息,有事给我打电话,别客气。”
可王大爷心里明白,电话打过去,多半还是那句“忙,改天说”。
有天晚上,王大爷忍不住拨通了王强的电话,开口就是:“强子,爸老了,想着把这五十万存款给你,换你每月回来陪我几天,行不?”
电话那头沉默了,接着传来王强低声的叹气:“爸,这钱怎么能给我?您自己留着养老,等我忙过这阵,咱再好好聊。”
王大爷苦笑,忙?儿子从大学毕业就忙,忙了快二十年,啥时候能忙完?
挂了电话,王大爷拄着拐杖慢慢走到阳台,看着对面楼里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吃饭、聊天,心里酸得不行。
几天后,小区里传来消息,老刘住进了养老院。王大爷心里一动,打听了一下价格,心里更凉——养老院一个月八千起步,他六千退休金不够花,存款再多也撑不了几年。
有天晚上,他坐在沙发上发呆,突然听见敲门声,打开一看,是邻居张婶。
“老王,听说你又摔了一跤,咋样?”
王大爷摆摆手,勉强一笑:“没事,小摔,骨头还结实着呢。”
张婶叹了口气,拉了张椅子坐下:“强子那孩子也是真不懂事,你咋不给他们打电话?”
“打了,”王大爷苦笑,“每次都忙,忙得跟啥似的。”
张婶拍拍他的手,“老王,咱这年纪了,别光靠孩子。自己找个办法,省得心里憋屈。”
王大爷点点头,心里却是一阵发酸。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大爷开始考虑,请个钟点工帮忙,后来又联系了几家养老院,终于挑了一家便宜点的。
他给王强打电话,语气平静:“强子,我准备住养老院去了,存款够用,别担心。”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王强低声说:“爸,我……我找时间去看您。”
王大爷笑了笑,心里明白,这“找时间”,还是遥遥无期。
几个月后,王大爷住进了养老院,日子过得简单,身边有几个老伙计,聊聊天,打打牌,虽然心里还有点空,但起码有人陪伴。
有次王强来看他,看到父亲瘦了一圈,眼圈一红:“爸,还是家里住着舒服,您回去吧,我以后多回来陪您。”
王大爷摆摆手:“不用了,咱老了,别折腾,养老院也挺好。”
说完,转过头,看着窗外落日余晖,心里一阵苦涩——人老了,钱有了,儿女有了,却换不来一个真正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