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国外的病例报告,一名 20 多岁的小伙子,发现右下颌的皮肤病变已经有两年之久,在皮肤科就诊后发现病灶的来源竟是右下颌的一颗感染的牙齿。
牙齿感染竟会导致脸上破洞?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下这个话题:牙源性皮瘘。

什么是牙源性皮瘘?

牙源性皮瘘(OCF)是一种由牙齿或牙周组织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变,表现为面部或颈部皮肤表面出现反复渗液、红肿或小孔,是一种口腔-皮肤贯通性疾病。
通俗地说,就是牙齿或牙周的“炎症”穿透了颌骨和软组织,最终在皮肤上“破洞”,形成一条从牙齿到皮肤的“隧道”。
牙源性皮瘘的常见表现包括:

· 面部皮肤出现小孔(瘘口),可能持续性或间歇性流出脓液或清亮液体。

·瘘口周围可能伴有皮肤红肿、硬结或色素沉着,无痛或伴随局部压痛。

由于牙源性皮瘘多为慢性感染所致,牙齿往往没有明显疼痛症状,许多患者容易误以为这是“痘痘”或“皮肤感染”,当做皮肤病来治疗,反复涂药效果不好,最终才发现根源竟是牙齿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牙源性皮瘘?

牙源性皮瘘的本质是“感染失控”。牙齿或牙周组织的细菌感染未被及时控制,逐渐向周围扩散,最终穿透皮肤,形成瘘口。牙源性感染是面部皮瘘的最常见原因,包括:

1

蛀牙(龋齿)

蛀牙没有及时补,细菌侵入牙髓(牙神经),引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

2

牙髓坏死

蛀牙或牙齿外伤导致牙髓变性坏死,坏死组织成为细菌的“温床”。

3

根管治疗失败

既往根管治疗未彻底清除感染,残留感染导致炎症复发。

4

牙周病

重度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吸收,感染向深层扩散。

5

智齿发炎

智齿周围感染未及时控制,导致感染扩散。

当感染持续存在,一旦穿透了骨组织,继续向外穿破皮肤,就会形成经久不愈的皮瘘。
虽然牙齿感染确实可能引起皮瘘,但发生的概率并不高,因此大家出现牙齿问题也不必紧张,及时治疗即可。

牙源性皮瘘如何诊断?

牙源性皮瘘的诊断需结合症状、检查及影像学结果,核心是找到“病灶牙”。
由于该病皮肤症状突出,患者常首诊于皮肤科,若未意识到牙齿的关联性,可能延误治疗。因此,当出现面部或颈部皮肤反复红肿、渗液时,皮肤科医生应建议患者到口腔科排查牙齿的问题。
通过临床检查,观察皮肤瘘口位置(常见于下颌、脸颊,还可见于颏部、鼻翼、颈部等),是否有脓液,以及叩击可疑牙齿是否疼痛,牙龈是否有瘘管等,可以获得初步的诊断,再结合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得到确认。
口内检查,可以看到牙冠颜色异常
本示意图来源于患者 A

口腔根尖片:可见病灶牙根尖周有阴影(提示根尖周炎、牙槽骨破坏);


本示意图来源于患者A
全口曲面断层片(口腔全景片):右下第一磨牙根部的放射性透射影。
本示意图来源于患者 B

口腔 CBCT(锥形束 CT):三维成像更清晰显示感染范围。



本示意图来源于患者 C

牙源性皮瘘的治疗原则是:清除病灶,控制感染,瘘管修复。

1

清除病灶

根管治疗:对于有保留价值的牙齿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的牙髓,封闭根管。

拔牙:已经严重破坏无法保留的牙齿或反复发炎的智齿需拔除,彻底清除感染灶。

牙周治疗:深度清洁牙周袋,去除袋内细菌、代谢产物和炎性组织,控制感染。

2

控制感染

对于急性感染伴脓肿形成的情况需进行切开引流,对瘘口进行局部清洁护理。
某些情况下可能涉及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侵犯其他重要组织结构;

3

瘘管修复

彻底清除感染后,瘘管一般会自行愈合。复杂病例需手术清创,切除瘘管及周围瘢痕组织促进愈合。
上图为病灶牙治疗后 4 个月随访,皮肤瘘口已经愈合。

常见疑问解答

1

皮肤瘘管会自己愈合吗?

不会。
若不处理病灶牙,瘘管可能暂时缩小,但只要病灶持续存在,就会不断地排出炎症物质,导致瘘口无法彻底愈合。

2

必须拔牙吗?

不一定。若牙齿有保留价值,可以通·过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当牙齿的感染得到控制,牙齿周围破坏的骨组织还能够恢复和再生;当牙齿无法进行修复或没有保留价值时才考虑拔牙。

3

治疗后皮肤会留疤吗?

小瘘口的瘢痕不明显,较大的瘢痕可通过美容整形手术改善。

4

治疗后如何护理?

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定期复查,防止感染复发。

如何预防牙源性皮瘘?

牙源性皮瘘预防的核心是:早发现、早治疗牙齿问题。

1

口腔健康维护

每天早晚刷牙,使用含氟牙膏,每顿饭后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通过饮食咨询以减少摄入富含糖的食物和饮料;对高风险人群采取牙齿表面涂氟和使用抗菌含漱剂。

2

定期检查牙齿

即使牙齿没有任何不适,仍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牙周洁治,维护口腔健康。

3

及时治疗牙齿疾病

发现蛀牙、牙龈出血、牙齿疼痛,及时就医;根管治疗后的牙齿需戴牙冠保护,避免充填物脱落或牙齿劈裂。

4

警惕皮肤异常

当面部的皮肤反复出现红肿、硬结、凹坑、渗液等,按照皮肤病治疗效果不明显时,不妨多问一句:我的牙齿还好吗?
牙源性皮瘘是牙齿感染向皮肤发出的“求救信号”,提醒我们口腔健康与全身息息相关。对于面部慢性瘘管,尤其是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考虑牙科评估。治疗的核心是消除感染源,及时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并改善美观预后。
最后,牙齿问题无小事,定期检查是关键。

(科普中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