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长沙的75岁周奶奶,半年前因肺炎做了气管切开术,术后却遇到气管塌陷、瘢痕增生,导致气道严重狭窄,只能通过脖子上的气管套管呼吸、咳痰,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辗转多处治疗无果后,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三病区经周建波主任医师团队手术重建气道,找到了脱管希望。


据了解,周奶奶半年前气管切开后不仅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家人护理时也时刻担心肺部感染风险。周建波主任医师团队通过详细检查发现,周奶奶的气管套管周围长满了“肉疙瘩”(肉芽组织),关键位置有两处严重狭窄:第二气管环前壁塌陷,像水管被压扁了一块;第三气管环后壁瘢痕狭窄,管腔缩窄超过一半,就像水管中间被堵住大半,呼吸全靠“挤缝隙”。“喉和气管是呼吸、说话的‘主干道’,周围都是重要神经和血管,手术就像在‘刀尖上绣花’,稍有偏差可能大出血或说不了话。”周建波解释。

面对复杂病情,周建波团队创新性采用低位气管切开下,气管瘢痕狭窄袖式切除+端端吻合术,简单说,就是把狭窄、病变的气管段像“剪坏袖口”一样切掉,再把两端健康的气管重新缝起来,恢复气道通畅。手术特别保护了喉返神经等重要结构,避免术后声音嘶哑。目前周奶奶已经能耐受“堵管”,4月24日出院。再观察1个月左右,若完全适应,就能拔掉气管套管,彻底告别“带管生活”,重新说话、自由呼吸。

周建波解释,长期戴呼吸机、外伤或不当插管,容易引发气管瘢痕狭窄,表现为喘气难、声音哑、喉咙响。传统治疗如支架植入、激光切除等,往往只能暂时撑开或灼烧表面瘢痕,深层瘢痕组织易再生导致复发。而此次采用的气道重建术,通过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并保护双侧喉返神经迷走神经,从根源上降低了狭窄复发风险,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和发音功能都得到了很好地保证。

作者: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三病区 王元元 王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