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主流合资车企上演集体反攻战:燃油车借智能化破局新生,新能源车从技术先进性到定价诚意度全面对标自主龙头,舆论战上更是挖掘自身优势高举安全与品质的大旗。

主场作战的上汽大众,同样展示出身为合资车企“老大哥”的强大势能。在上汽集团“包馆”的3号展馆与大众品牌所在的5.1号馆,上汽大众“双线”参展,全面出击。



上汽大众大众品牌方面,首款增程式全尺寸SUV概念车ID. ERA领衔,Pro家族、ID.家族、途岳参数图片)家族、威然朗逸凌渡L等明星车型悉数登场,款款皆王炸。

上汽奥迪方面,奥迪A5L Sportback与奥迪 E5 Sportback两款新车首次亮相。前者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刷新燃油智能标杆;后者是新AUDI品牌的首款量产车,代表了百年奥迪品牌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与力度。

发布会上,上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表示:“上汽大众将成为覆盖燃油、纯电、增程、插混全品类车型布局的汽车企业,给出‘ALL IN’的新解答。”



前所未有的行业大变革面前,在中国市场引领行业风潮、顺风顺水多年的合资车企发现,以往的企业发展模式、市场营销打法“不灵光”了。经过阵痛调整后,合资车企纷纷开始破局。上汽大众无疑是体系调整最快、战略方向最明确的一个。

去年6月,上汽大众中外股东双方深化战略合作,签署一系列重大协议,不仅延长合作期限,更规划强大新产品攻势。更重要的是,让合资车企主导技术开发,由外方技术输入到中外“技术共创”。

40年前,上汽大众的成立打破外资入华顾虑,打造合资车企的成功样板。40年后,上汽大众再一次成为合资新样板,引领“技术共创”的“合资2.0时代”。



在合资合作2.0全新框架下,上汽大众将充分发挥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深度融合中德双方优势资源与前瞻技术,依托“全球智慧”和“全球资源”,以“中国速度”推动新时代产品快速、高质量落地。

在此背景下,概念车ID. ERA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大众品牌全面焕“芯”、实现全动力技术布局的开始,更意味着上汽大众将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全新的设计语言以及革新的技术架构进入全新赛道。

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超20款新车,26年底前率先推出10款(含7款新能源产品),以庞大的新车阵容引领合资2.0时代。



这显然需要中德双方的精诚合作、并肩作战。在4月23日上汽大众大众品牌的媒体专访中,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范必欧(Fabio, Stoelzel)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总监李俊,已经展示出中德双方合作的紧密无间。

不同于中外双方领导一同出席媒体采访时的尊重有余、客气疏离、各讲各的,范必欧与李俊在采访中处处透露着双方十分熟稔,范必欧会讲中文,李俊英文流利,两位高管时不时为对方做补充。双方所表达的共同核心就是:上汽大众将把德系造车底蕴与中国智能化科技深度融合,将把大众全球开发标准与中国速度完美平衡。

以下为采访内容节选:

Q1: 2025上海车展,上汽大众是“主场作战”,能否分享一下此次车展的亮点?

李俊:今年车展上汽大众有得天独厚的“做东”优势,我们将在双场馆展出:一是5.1号馆的大众联合展台(包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大众安徽),三个主机厂同时发布了三款未来概念车。二是3号馆上汽集团馆中上汽大众的独立展台。

在本次车展上,上汽大众有两大亮点:首先,全新概念车ID.ERA开启了大众集团的未来,也是上汽大众的未来:从ID.ERA开始,我们将给用户在新能源领域带来焕然一新的体验。

其次,在3号馆,25号我们将举办大众品牌日,将布置史以来展车最少的展台,集中展现品质主题的内容,加入制造工艺及相关的零部件展示,展现上汽大众在工艺标准与质量方面的优势,让用户感受到上汽大众的DNA(质量)。

Q2:上汽大众去年提出合资2.0战略,能否介绍一下具体内涵与相关进展?

Fabio:去年,上汽大众迎来40周年,累计收获了超2800万用户的信赖,基于行业发展与用户需求的升级,我们提出了合资2.0的战略。与此同时,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已签署延至2040年的新合资协议,强强联手、美美与共,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深化“在中国,为中国”,同时也为“在中国,为世界”做好准备。



李俊:从产品交付层面看,今天展示的ID.ERA概念车正是合资2.0战略的一款旗舰级产品,全尺寸增程式SUV,计划于明年上半年上市,标志着新篇章的开启。

从合作模式方面看,上汽大众其实从前年起已全面切入2.0时代。传统燃油车的赛道,依托德国领先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技术,我们只要把产品、技术拿过来,应用于中国市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全球最活跃、最智能、最先进的汽车市场,无法继续沿用曾经的合作模式。所以我们的合作也进入合资2.0阶段,以前是拷贝过来,现在是哪好用哪,中国市场有优势的技术,与德系造车工艺进行融合。

我们既汲取德系车在传统动力系统的经验,又融合中国在电驱动、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力求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未来五年,我们有信心在各大细分赛道里面成为引领者。

Q3:大众的高品质以严密且充分的开发验证周期来保证的,但中国市场的新品开发周期已缩短至12-15个月。我们既要保留传统机械验证,又要兼顾智能化迭代,时间缩短但任务叠加,如何继续保证品质?

Fabio:质量是上汽大众的生命线,始终被放在首位。安全无小事,我们关注安全的每一个细节。比如,我们对车身结构进行抗腐蚀测试,确保金属部件在整个车辆使用寿命内的高质量和安全性。我们对发动机进行大规模测试,涵盖数十万公里的行驶里程和各种气候条件,以确保发动机在整个车辆生命周期内始终保持最佳性能。对于新能源车,尤其是电池安全,我们更是格外重视(每一个电池包的出厂,都需通过338项企业标准的严苛测试,远超国家标准要求的50余项)。

安全对我们而言,不是额外增加的项目,而是基本生命线。尽管研发和上市时间都在缩短,但我们绝不会在质量上妥协。质量已深深融入上汽大众的DNA,也是客户选择我们的关键因素。

李俊:我从进公司第一天就被告知,质量是上汽大众的生命,上汽大众的工厂墙上就刻着这句话,每个新员工都要接受这种教育。质保部门在上汽大众内部的话语权很大,质保部不放行,就得打回。

研发时间缩短了,会不会影响质量?过去很多车型的研发周期是48个月,有很多串联的部分,但是现在我们把这些研发流程全部掰开、揉碎,重新排序,能够一起搞的那就一起搞。不过所有的测试,台架试验、车辆实测,包括实车测试的这些环节,上汽大众都不允许跳过。因为只有真正的实验数据,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校产品,上汽大众绝对不会让消费者帮我们做这些测试。

上汽大众有深厚的造车底蕴、领先的制造工艺和严苛的标准。仅测试就有无数项,时长和范围都很长。比如,有些品牌测试温度环境是-20℃到50℃,能覆盖中国99%的天气就觉得够了,但我们一定要做到-40℃,还要去新疆吐鲁番测试高温下塑料密封是否会有问题,从小到一个脚垫达到核心部件,从零部件到整车都如此严格。



Q4:大众中国提出“在中国,为世界”,上汽大众如何理解并推进这一新主张?

Fabio:4月22日大众汽车集团媒体之夜上,集中展现了“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成果。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中国是全球汽车产业技术转型的引领者。大众汽车集团正有力参与并推动这一进程。“

在任何产业中,竞争都能促进产业升级和成长。目前中国车市竞争非常激烈,但我们在这里取得的进步也更大。中国市场有领先的电气化技术,和辅助驾驶技术。我们很幸运,能处于竞争的中心。在中国,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已经把48个月的研发周期缩短到24个月甚至更短。这是我们的成绩,也是从激烈市场竞争中学到的。40年前,我们是从德国引进技术到中国,学习全世界的技术。但现在,中国已经开始反向输出,成为全世界的老师。

李俊:未来,上汽大众所有新产品,都将按照世界级标准来定义,这些车不仅能在中国市场销售,也能在全球有需求的地方输出。这就是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世界”的转变,从单纯引进技术到本土化发展,再到产品优于国外,实现反向输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