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汤汤,

经百里乃成;

大城泱泱,

历千年而兴。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今天,你将听到的是《渡来,渡又去》《贰》节选。

闵行渡与曾经的闵行老街咫尺之遥。

凭借地理位置和水利条件,闵行镇自古就镇市兴盛,闵行外滩很早就设有摆渡口,它地处米市渡与闸港之间的黄浦江中游,其前身称瓜泾塘。明代沿海军事图籍《筹海图编》称,“江南经略,皆以闵行为渡,黄浦入松江府通衢,故称水路要津”。闵行镇横泾西直至如今的兰坪路一带为天然的水深岸线,适合大船停靠。船舶汇集、帆樯辐辏,码头经济在这里展开,商业活动由闵行外滩向北辐射扩散,形成南部为商业区,镇北部多为居住区的格局。

上海开埠以后,由于黄浦江两岸发展不平衡,浦东地区远远落后于浦西。当浦西上海县城一带早已屋宇鳞次栉比,街市车水马龙,放眼一派繁华之时,浦东却显得有些清寂,依旧是举目皆农桑,抬脚上田埂。比较意外的是,闵行镇虽属市郊,离县城较远,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南来北往的商船和车马途经闵行时纷纷靠岸,到镇上歇歇脚,谚语有云:“尴里勿尴尬,闵行要过夜。”闵行老街则趁势敞开大门,为八方旅人提供服务,成为各路客商的中转站,也让老街日益繁荣起来。清乾隆中期开始,这个黄浦江畔的小镇,一跃成为上海县首镇,而此时这个上海县的概念囊括了如今的上海市区。20世纪四五十年代,闵行老街商家聚集,是上海地区粮米、棉花、毛猪的集散地之一。

闵行渡曾经还有个“全国第一”的名号——它是首个国内公营车辆渡。1932年,连接沪杭公路的闵行轮渡由全国经济委员会主持办理,“于该地之黄浦江两岸筑成钢引桥连趸船浮码头,并造柴油钢壳渡船‘经航’一艘,以供汽车渡江之用,每次可运载两辆小型汽车和70名乘客,车、客混装。同年10月10日正式通航。设立了闵行汽车轮渡管理处,是全国官办车辆轮渡之始”。次年10月4日,又增添“济航”号轮,每渡可载10辆小型汽车及载客120人。闵行轮渡为沪杭公路咽喉,往来车辆甚多,每月平均流量近千辆次和3万余人次。

黄浦江上最早出现的机动轮渡其实是在1911年。1月5日这天,从浦东东沟,开出了一条用蒸汽机作动力的小火轮,后面拖带着一条木船,船舱里坐着的是身穿官服、颈戴朝珠的清朝官吏;船头上站立着衙门的听差和兵丁、巡警。小火轮沿着黄浦江向浦西驶去,烟囱里断断续续冒出黑烟,蒸汽机里发出“呼哧呼哧”的喘息,航行两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外滩“铜人码头”。这条小火轮名为“安泰轮”,由浦东塘工善后局经营,起初“本为便公起见,并不装运货物,亦不搭载肩挑”。虽说如此,但以此为标志,开始改变了黄浦江拓宽以来两岸一直靠木船摆渡的局面。机动船渡江具有安全、快速的优点,塘工局自开办轮渡后从未发生事故,而且机动船的出现打破了夜间不渡的惯例,大大延长了渡江时间,这些非舢板、划子所能及。


20世纪30年代浦东摆渡到外滩的小舢板(资料图片)

之后,黄浦江上手摇渡船生意开始清淡起来,不少船老大望江兴叹,只得改做其他生意。而20年后闵行车辆渡的出现,更是开创了上海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大先河,促进了两岸经济发展。1935年,上海市轮渡已拥有长渡、对江渡轮12艘,客位5026个,钢质浮码头9座,木质码头3座,航线6条。全年乘客人数高达近1300万人次,全年装运货物47.5万件。至1937年,上海市属轮渡成为上海渡运业中的主要力量,并形成以市属轮渡为主,商办民渡、济渡为辅的渡运体系。然而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黄浦江渡轮也未能幸免,车辆渡业务更是受到了沉重打击,有的被日军飞机炸毁,有的被日军强行征用,遭到了严重损毁,一众轮渡公司几乎破产。

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飞机轰炸闵行轮渡,闵行轮渡码头被炸毁一部分,“经航”渡轮被炸沉,尔后“济航”渡轮也被日军掠往南京浦口作渡轮。沦陷期间,日军征用两艘15吨木船并排扎在一起载车,再用拖轮拖带渡江,车渡以此维持。抗战胜利后,由民间以原两艘木船并扎,手摇渡江。之后才由市轮渡公司相继置登陆艇一艘及由驳船拼接改装的简易汽车渡轮一艘恢复渡运。

1946年4月,闵行当地35人合伙集资购置一艘木壳轮船,取名“顺风”一号渡轮,可载客60人,经营闵行至西渡的白天渡运业务。同年又置一艘同类型船作为备用,取名为“华泰”轮,并成立民营“闵渡公司”。1952年改为“闵渡轮运行”,1953年并入“沪南轮运行”,1956年合营于松江专区航运局所属“松江轮船公司”。


1949年,上海外滩,图中可见轮渡码头及仍然在运营的人力渡江小艇(Jack Birns摄)


20世纪50年代,市民在轮渡上观赏风景(资料图片)

1958年1月原松江专区所辖嘉定、宝山、上海等3个县划归上海市辖后,经上海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决定,闵行轮渡于4月1日划归于上海市轮渡公司接管,统一经营管理闵行车、客渡航线,称西闵线。1962年,在新建长途客运码头的同时,也新建了对江渡候船室。


20世纪30年代,在西闵线轮渡线上运营的“济航号”(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Bristol)

西闵线曾于1967年、1987年、1993年、2007年经过几轮改造、迁建。2011年7月,市轮渡有限公司撤销原轮渡站建制,成立营运分公司,西闵线隶属闵行营运分公司。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描写和记载黄浦江的各类书籍和文章特别多,有文史典籍,有学术研究,也有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而《申江记》是首次以文史散记形式为黄浦江立传。从“水脉”探索“文脉”,深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全景式描绘了黄浦江旖旎多彩的自然风光,东西方文明互鉴图景和波涛汹涌千帆竞发的时代变迁,记录下上海从江南小聚落蝶变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千年历程,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注脚。

2025年4月起,第二十四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 吴玉林

朗读: 上海戏剧学院闵行 附属学校 付桐

编辑:汤婧娴

初审:方佳璐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