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万港漂都在这儿
这个周末,暴雨突袭香港。
从4月25日凌晨开始,香港天文台便频繁发布天气预警,不断提示大雨、强雷将持续影响本港。
图源:香港01
根据天文台数据,大屿山、新界西部等地降雨量显著,部分区域还伴有狂风和雷暴,气温明显下降。
周末期间,预计还会出现暴雨,风势进一步加强。
图源:星岛头条
大家出门记得带好雨伞和外套!
不过,风雨过后,还有一波“隐形危机”正在悄悄袭来......
别碰,有毒!
每次暴雨之后,圈妹总能在小区路边、公园草丛看到这种体型惊人的大蜗牛——差不多一根手指长,有的甚至更大!
图源:网络
刚来香港那年,圈妹还觉得这东西有点可爱,甚至伸手摸了一下它的触角,看它“害羞”地把头缩了回去。
脑子里想的是,原来香港不只蟑螂大啊......
当时还发了个朋友圈,结果被香港同事一眼识破:“这个不能碰!有毒啊!”
原来这种“巨型蜗牛”叫做非洲大蜗牛,是全球百大恶性入侵物种之一,在夏季雨后尤其多见。
除此之外,它还是多种寄生虫和致病菌的中间宿主,尤其会传播结核病、嗜酸性脑膜炎等疾病。
图源:网络
如果用手接触了它,轻则皮肤发红发炎,重则可能感染病毒,攻击你的免疫系统!
图源:网络
曾经就有内地小朋友因为玩了非洲大蜗牛,结果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不慎得了脑膜炎。
图源:微博@人民日报
所以,第一次来香港的游客和港漂朋友们,看到非洲大蜗牛可千万不要碰哦!
拍一下可能毁容
另一位“毒虫界大明星”最近也悄悄上线了——隐翅虫。
香港作为亚热带气候地区,每年夏季都会迎来隐翅虫的活跃期。
图源:东网
这种虫子看起来其貌不扬,小小一只,黑色细长,看起来甚至有点像小蚂蚁。
它本身并不致命,但是杀伤力十足。
它的虫体每个部位都含有强酸性毒素,落在人体表面会分泌毒汁, 如果不小心拍碎 (拍死) ,就会立刻释放毒汁。
最开始是灼烧感,而后就是大面积的皮肤红肿、起水泡。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感染。
图源:东网
所以,如果停在身上千万不能拍,一不小心就会毁容!
有内地医院最近通报,已经连续接诊200多宗因隐翅虫导致的皮肤炎病例,单日接诊量甚至高达20宗!
图源:东网
如果你在身上发现这种虫子,可以吹走或者用纸轻轻赶走。
如果发现虫体在皮肤表面破裂,一定要立刻用纸巾擦净毒液,再用肥皂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涂上消炎药膏。
一旦皮肤出现大面积红肿灼痛,尽快就医,别硬扛!
不是蚊子但更毒
还有这个东西令人头大。
许多人在公园或者户外被咬,红肿又奇痒,以为是蚊子,其实很可能是讨厌的吸血蠓!
图源:香港经济日报
这种昆虫的体型比蚊子还小,只有芝麻那么大。
全身棕褐色,喜欢攻击裸露皮肤,比如腿、脚踝、手臂,甚至脸。
图源:香港01
被蠓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色丘疹,持续发痒和疼痛,有时甚至几天不退,抓破之后还容易引发皮肤感染甚至脓疱疮。
图源:网络
看这个朋友被叮成这个样子,真的是很毒了。
于是便有朋友拿出了 祖传的特效驱蚊水:
图源:小红书
听说还可以杀蟑螂 (圈妹没试过):
图源:小红书
不过就驱蚊虫来说的确是好用的!夏天常备,蚊虫走开!
如果已经被咬了,那就用上无比滴!褪红止痒杠杠的!
图源:小红书
还有这些让人头皮发麻......
气温回升之后,香港的虫子是多到让人头皮发麻的程度。
比如,这种深深扎进皮肤的蜱虫:
图源: 星岛头条
一般出现在本港的郊野公园,喜爱登山等户外活动的人非常容易被咬伤。
要是被咬还不能直接拔出来:
图源: 星岛头条
要用专门的“硬蜱移除器”或者镊子,拔出来还要去打破伤风针:
右滑一键查看(图源: 星岛头条)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 增加感染风险。
除此之外,有市民在机场快线的车厢内发现了床虱(俗称臭虫) :
图源:香港商报
这种虫子喜欢栖息在温暖、隐蔽且靠近宿主的地方, 比如座椅缝、床垫、沙发等,主要以吸食人和其他温血动物的血液为生。
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严重时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出现水疱、荨麻疹等。
图源:香港商报
还有市民在收下来的衣服上发现了14粒绿色的臭屁虫卵:
图源:星岛头条
还得数一数是不是14粒,因为一旦少于14粒,很可能意味着虫卵已经爆开或者孵化:
图源:小红书
各类虫子都已经陆续“出洞”,真的是天塌了!
说到这里,圈妹给大家提几条实用的小建议:
雨后尽量不要靠近小心路边的植物和草丛;
户外活动前使用驱蚊喷雾或防虫贴;
尽量穿防晒衣和长裤,保护裸露皮肤;
发现虫子停在身上,轻轻拂走或用纸巾处理,尽量别拍;
给家里的窗户装上纱窗网,防止飞虫进入;
定期利用空调进行除湿,降低室内湿度,虫子也会减少。
虽然虫虫危机让人头大,但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就可以安心过一个健康、安全的夏季!
大家都遇到过哪些烦人的虫子呢?欢迎来圈妹的评论区吐槽!
本文作者
天天被爸妈远程催婚的@圈妹
*图像影音及新闻资料来自网络,本文由港漂圈原创,本文图片影音及文字仅作分享,不作为商用,转载请联系港漂圈公众号(ID:gangpiaoquan)
参考资料:
1.《天文台特别提示|低压槽带来不稳定天气 本港有骤雨及狂风雷暴》,香港01,2025-4-25
2.《隐翅虫皮肤炎大增 武汉医院接诊逾200人》,东网,2025-4-25
把港漂圈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推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