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IMEDAY·腾讯智慧出行技术开放日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指出,汽车智能化进入深水区,高性能算力、可迭代模型、精准数据闭环,是这场变革的底层要素。
他提出,当前大模型已具备深度思考能力,其“可用性”正显著提升。腾讯围绕车企的核心需求,推出“混元+DeepSeek”双引擎,覆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协同等环节,支持大模型在车端的全面落地。
在汤道生看来,大模型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交互体验,更在于推动车企在研产销服协各环节实现智能提效。腾讯的策略,是以“工具箱”形式提供大模型能力,帮助企业实现提质增效。
他强调,AI“上车”不是一个单点能力的接入,而是车企体系智能化重构的关键节点。腾讯将继续推动大模型能力从云端走向一线,从工具走向生态,加速推动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
以下为汤道生演讲全文:
大家好!
很高兴与各位相聚在这里,共同探讨AI驱动下的汽车行业未来。
当下,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以来最重要的变革。人工智能、云计算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特别是AI的爆发式发展,推动汽车智能化进入深水区——一是智能辅助驾驶的架构革新,从基于规则的传统架构,向感知、决策一体化的“端到端”架构演进,不仅减少信息损耗,也具有更强的泛化性;二是智能座舱的体验升级,大模型技术让人车交互方式,从传统的“指令式交互”转变为“场景化服务”,汽车不再只是等待执行命令的机械,而是能够主动理解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智能出行伙伴。
过去几年,腾讯深度参与了汽车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赢得了行业的广泛信任:我们服务了100多家车企和出行科技公司;汽车公有云增速,位居行业第一,是市场平均增速的两倍;另外,我们的座舱解决方案,搭载量也超过了1500万辆车。
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定位——不造车,但全力协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助力用户用好车,做汽车产业升级的数智化助手。
高性能算力、精准数据闭环、可迭代的AI模型,是汽车智能化的底层要素。腾讯以云和图为基础,推动“车云一体”战略,帮助车企打造高效、合规的数据闭环,助力构建覆盖车企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用户服务全链路的智能化底座。
首先,我们积极推动AI大模型“上车”, 助力“研产销服协”全领域智能提效。
随着深度思考能力的发展,大模型的“可用性”显著提升,AI正在加速产业落地进程。针对汽车行业的需求,我们推出了“腾讯混元+DeepSeek”双引擎,灵活适配车企需求,并提供丰富的AI工具,帮助车企利用大模型技术,实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协同等各领域的提质增效。
在研发生产领域,我们的腾讯云代码助手,帮助企业显著提升效率。支持两百种编程语言,完成代码补全、技术对话、代码诊断、单元测试等任务。目前,已经落地了上百家企业,其中也包括车企。在融合深度思考能力后,代码生成准确率进一步提升30%以上。
腾讯云TI平台则为车企提供全栈AI开发服务,覆盖数据获取、处理、模型训练、评估、部署、应用全流程,在常见主流大模型之外,也支持智能驾驶等,特定领域的模型的训练精调。目前,很多头部的自主品牌、新势力品牌、德系日系豪华品牌,都在使用腾讯TI平台。
在销售获客方面,腾讯企点基于AI大模型能力,推出了“线索精益产品”。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高质量销售线索,并为营销人员提供跟进建议;也能够优化广告投流策略,降低获客成本,提升转化率。在服务一汽大众等企业时,线索成本降低了25%以上,成交转化率提升20%以上。
在客服领域,我们通过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将企业知识库深度融入大模型,打造真正“懂业务、懂用户”的AI助手。例如,一汽丰田就基于腾讯云大模型知识引擎,打造了新一代智能客服系统;可以精准检索企业知识库,理解产品信息、服务流程等内容,问题的独立解决率超过84%。不仅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运营成本。
在智能座舱场景,腾讯将社交、娱乐等丰富的服务生态,与智能体(Agent)等大模型能力深度结合,进一步把智能座舱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例如,驾驶过程中,只需要发出语音指令,“点一杯大杯拿铁”,智能体就可以自动调起,咖啡品牌的车载微信小程序,选择最近的咖啡店,按照口味下单,用户顺路取餐,整个过程不需要人的触控操作。
在组织管理方面,大模型也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沟通和协作效率。腾讯乐享将深度思考与企业专属知识结合,推出知识库功能,增强智能问答能力,提高员工专业水平,缩短了新员工培训时间。例如,某新能源车企就借助乐享构建了内部的知识库,打通了从研发、生产,到客服、营销的壁垒,让知识跨部门高效流动,让前端业务人员能够快速获取,最新的产品技术知识,提升用户满意度。
其次,构建“车云一体”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助力智能辅助驾驶高效迭代。
去年底,特斯拉推出了新版的FSD智能辅助驾驶,城市道路的人工接管率,在1千公里0.1次。这一成果的背后,是“端到端”架构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开发模式,对大量预设规则的依赖;通过神经网络直接连接感知与决策,只需要 3千行代码,就可以实现传统 30 万行代码的功能,大幅提升了算法的效率和模型的泛化性。
但端到端模型处理的数据量,是过去的10倍以上,这需要更强大的算力支撑。为此,腾讯云提供了全链路的智算解决方案,让算力可以更灵活调度,充分发挥每一张卡的效能,混合算力集群利用率可达98.4%。此外,我们还通过训推加速套件,将推理场景GPU利用率提升了60%。
我们也利用“云图一体化”的优势, 帮助打造数据闭环,助力合规、安全的智能辅助驾驶体验。在车端数据传输前,做到“金融级”加密,确保合规后再传输;云上处理数据时,通过“专云专用”的智能驾驶云专区,进行有效的数据隔离。整个流程都依托腾讯地图验证,最大程度保障合规。
博世中国就通过腾讯云,搭建了全流程合规的数据闭环,每天数百TB的数据从车端上传至云端,保障合规的同时,让数据流转更快、模型训练更好。
此外,腾讯地图高质量的地图数据,也可以用于端到端算法训练。长安汽车就采用了腾讯地图数据,支持模型研发,推动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模型的训练和迭代。不久前,我们双方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数据共享,完善数据闭环。
最后,以覆盖全球的云基础设施,助力车企国际市场新增长。
汽车工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也是全球出口金额最大的单一制造业。车企在跨国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当地搭建IT设施,产品要适配本土市场,团队之间要跨国沟通和协作,这些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助力。
腾讯在全球范围运营21个地理区域,56个可用区,拥有3200个加速节点,可以为遍布全球的智能汽车,提供高质量的就近接入服务。车企也可以在同一朵云下,为各国用户提供服务,降低运维成本。
去年,腾讯云在亚太市场录得高双位数增长,覆盖了许多本地龙头互联网企业,深度渗透视频、游戏、电商等领域,还协助了不少出海车企连接当地的在线服务生态。
最近,我们也将在沙特落地首个中东数据中心,以及日本和印尼的第三个数据中心,进一步提升海外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累计为30多家车企和出行科技公司,提供了海外云服务。比亚迪就把全球多个地区的业务系统,搬到了腾讯云上,通过我们在新加坡、美国、东京、雅加达、圣保罗等节点,落地数字化业务系统。比亚迪的员工,每个月要在腾讯会议上开一万多场跨国会议,连接六大洲、30多个工业区。
在全球合规方面,腾讯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已经获得了400多项国内外专业认证和20多项合规资质。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是国内首家获得CISPE牌照的云服务厂商,——这也是欧洲云服务数据保护的权威标准。同时,我们也完全符合欧盟GDPR等国际数据保护的最高要求,为车企出海保驾护航。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汽车智能化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奔涌向前,我们将携手行业伙伴,打造更安全合规的智能辅助驾驶体验,让每一次出行,都更加安心。我们也将持续发挥腾讯的技术、产品和生态优势,让机械具备感知力,让生产拥有进化力,让服务更有共情力,做好智慧出行产业的探索者、连接者和守护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