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国之本,国家想要发达兴旺,离不开教育。我国又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非常重视教育。

因此,很多的学生不得不走题海战术,为了考上好大学,有更好的发展,埋头苦学。

然而,我们的课程设置真的合理吗?



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课程,重解题,轻解决问题,这个情况没有改变。

我们课程内容陈旧,我们的理科课程落后世界70年,大量都是200年以前的知识。

而且我们学校经常用非科学的方法来教授科学。



比如说,讲实验而不是做实验。科创能力是童子功,过了高中阶段,再想在科创方面有所建树,是非常难的。



确实是,非常赞同,终于说了实话等留言,刷满屏。

还有网友留言说,确实需要改变了,毕竟扫盲任务已经完成了。

我国基数大,人口众多,之前的课程有一部分扫盲的作用,毕竟要提升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就要让更多的人接受基础教育。

根据相关报道,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文盲率,已经降至了百分之二点多。

如今,科技产业进一步升级,如果还拿之前的课本教授新知识,未免缺乏创新性。



有网友就指出,学的科目太多,没有精力思考怎么用。教材设置不合理,小初高不衔接。



还有网友说,学校课程落后,不是一天两天了,学校里学的,社会上都淘汰了。



一位网友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认为我国的教育培养出了很多实干的工程师、科学家。为国家进步做出了贡重要贡献,不要妄自菲薄。



一位网友评论的意思,更接近于馆长的真实意思:他说,我们把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前人已经论证过的知识,而真正需要突破的前端高端,却是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领域。



是的,学习前面的知识没有错,只有打牢基础才可能创新。

但问题是,很多初高中的孩子,学物理、化学、生物,都是坐在教室里听,几乎没有动手的机会,更不要说什么创新能力了,这样怎么有创新?



前人的理论应该学而且必须学,那是基础,是地基,但是我们要与时俱进,把最前沿的知识也教给学生们,而且要强化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选出真正优秀的人才,不是吗?

很多家长,也给出了有力回应。



我孩子所在的小学,就进行了一次研学活动,到地里看植物生长,参与劳作,去体验去感受,这比坐在课堂里学那些知识,要有用得多,也深刻得多。



总之,是到了改革的时候了,希望我们的国家在教育上能够加大力度,给孩子们多一些实验创新的机会,真正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大家对此怎么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