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天眼看着要打起来了,大家都知道这两家是死敌,几十年来大打三次,小打无数;而且也都知道过去它们其实是一家人,历史上长期混在一块,属于一个国家。

历史上的印度地区,要比现在大得多,基本上包括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英国当年统治的印度殖民地,要是仍然连在一块,那人口第一大国这项荣誉,早就没咱们国家什么事了。

可是印度地区大归大,古老也确实古老,但翻开历史,你就会发现,在大部分的历史时期里,它几乎一直处于被外来征服的状态下。

考古发现,印度这地方,甚至20万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早期的土著被称为“原澳型人”,意思是跟澳大利亚的土著长得很像,可能其实是一伙的。他们长得比较黑,个子矮,头发是卷曲的,鼻子比较扁。

这群土著老老实实地生活在印度南部,他们有自己的文字,还建立起了古代城市文明,从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生活水平还蛮高的。

但是,和中国不同的是,印度的古代文明主线并没有持续传承到现在,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他们很快就被外来的入侵者踹翻了锅碗瓢盆,整个文明被拎着往另一个方向发展。大约在我们国家商朝那会儿,有一群活跃在中亚地区的牧民从北边侵入了印度,牧民们驾着战车,很快就把土著们给征服了。

这群人就是雅利安人。“雅利安”是高贵、漂亮的意思,比起本地人,他们确实长得比较高,皮肤也比较白。在征服了印度,坐上了主席台后,牧民们编写经书,进行了一番自我表扬,同时对土著进行了一番深刻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世世代代服服帖帖地被奴役。

雅利安人设计了一套种姓制度,并且把它和宗教信仰打包了一起推广,这套制度声称人跟人天生就是有贵贱之分的,王侯将相是有种的。我们雅利安人天生高贵,你们本地人天生是土鳖。所以大家不要对现在的地位感到不满,更不要有去改变它的妄念。

种姓一开始只有两个,后来雅利安人内部也分裂出了VVVIP、VVIP和VIP三个等级,再加上没有充会员的本地佬,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四个种姓。为了表示团结友爱,雅利安人在他们的广告宣传片里告诉大家,我们都是由神的身体变化而成的,只不过有的种姓是由头变成的,有的是手,有的是脚,有的是脚底板。因此我们大家都是好兄弟,大家都要听头的话。

种姓制度最特别的一点是,它是世代相传,而且没有升降级制度的。如果你属于第四种姓的,那么你儿子,你孙子,你孙子的孙子,世世代代都是第四种姓,永远都不能改变。不同种姓之间的人必须绝对地隔绝,不能相互接触,否则就比吃了屎喝了尿还恶心。不过话说回来,印度人并不觉得吃屎喝尿恶心,反而相信牛尿有包治百病的奇效。

当年英国人跑去印度,组织当地人修铁路时就发现,工资可以只发一半,印度人绝对不会闹事,但不同种姓万万不能混一起,混一起他们就会暴走。

比较神奇的是,这么明显欺负人的一个制度不但被土著们接受了,而且一用就是几千年,一直用到了现在。印度现在的法律虽然明令禁止搞种姓,但印度的老百姓们死活不同意,暗地里还是执行得分分明明。

种姓制度推广得这么好,部分应该归功于雅利安人另一项创造性的发明,那就是“业”和“轮回”的理论。这套理论主张我们大家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只盯着这辈子看。每个人都是生生死死无限轮回的,这辈子吃的苦是在为下辈子积福,所以不要不满和抱怨,反而应该沉浸在一种投资了未来的快感之中。

话说当初,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时候,是从北边的山口进来的。印度的地形其实非常好,北边是一圈高山,南边是平原。高山可以拦住暖流和水分,给印度人提供了极度优越的条件来发展农业。而且,那就是一道天然的长城,可以阻挡北边游牧民族的入侵,条件是你得把那缺口给堵上。

不过印度人愣是不去堵,奇怪的是,雅利安人来了之后,没多久就好像给本地人同化了。不是我们中国人所理解的那种通婚、移居、文化交流之后的同化,而是那种灵魂上的同化。本来挺彪悍的他们来到印度之后也就不彪悍了,北边的山口又不去堵上,所以后面就有了一茬又一茬的征服者,越过山丘到印度来打卡玩征服。

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征服了印度。

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带着马其顿人万里迢迢杀进了印度。

1206年,突厥人和阿富汗人侵入了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

1526年,德里苏丹国前脚灭亡,一伙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后脚赶来接班,继续来征服印度,他们建立起了莫卧儿帝国。

而随着达·伽马老师的到来,葡萄牙人、法国人和英国人也在随后的几百年里接踵而至,吃饭睡觉打印度,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不再走山道,而是从海上来的。英国选手凭借着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微操,不断团结这一伙一起去打那一伙,一点点蚕食下去,最终成为了印度的新主人。

英国人入侵的时候,印度远远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一堆土邦,松散得跟美洲的印第安人似的。每一个土邦的王公们都有自己的利益,他们凭什么要效忠莫卧儿帝国?反正都是被统治,干吗非得是蒙古人,英国人也可以嘛。

总体上很长时间里,印度人并不觉得被英国入侵了有亡国之感,他们上一次独立自主都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实际上感觉还挺骄傲的,因为这个新大哥看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他们非常以自己为大英的一份子为荣。

英国入侵中国时,打头阵的往往是从印度征来的士兵,有好多是锡克人。锡克人缠着红头巾,在上海代替主子作威作福,上海人气不过,私底下就管他们叫“红头阿三”,现在网友们仍不时用这个浑名来调侃小印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印度人群情激昂,踊跃地奔赴欧洲,走上前线,帮大英帝国打仗。各个土邦争先恐后,唯恐自己贡献小了,主子会不高兴。先先后后派去了一百多万人,约有5万人为大英献出了心脏。

后来回家的人,把西班牙大流感的病毒带回了印度,印度流感疫情迅速爆发,最后导致了1700万到2000万人丧生。这也是新冠时大家特别担心的一件事情,担心印度正在重复百年前的悲剧。

不过,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印度人的三观被刷新了一波。

首先,印度士兵们发现,尽管同为大英子民,但他们得到的待遇,远远比欧洲的“同胞”差,钱少事多离家远。由热带地区头一次来到天寒地冻的欧洲,甚至连衣服都不给发,印度士兵的感情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其次,对印度人提的要求,大英总是不当回事,一般能忽悠就忽悠,老拿“战后再说”来搪塞。印度那时候已经有了一些政治团体,像国大党,但这些团体并不是要跟大英过不去,只是想帮着大英一起好好治理印度。然而大英再一次无情地伤害了他们炽热的心。

再者,出了一趟远门,印度也发现,大英没有他们想像中的厉害,出门也经常被人揍趴下。既然不那么厉害,那还算什么大哥嘛。

从那时起,印度开始萌生了一个念头,我们是不是可以不要主子,自己过日子啊?于是慢慢开始闹着要独立。

闹独立那得有组织啊,那便是国大党了,后来还出了一个圣雄甘地。因为印度人一向都是好人,就算要闹独立,也不会把事情搞得太残暴,都是有商有量的。基本上就是印度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替英国卖了命,来换取自己赎身独立的资格。英国那时候火烧屁股了,顾不来那么多,含糊着就答应。

可印度自己内部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家还记得印度事实上是由一波又一波的越过山丘的征服者拼凑起来的,然后这些人在历史上,其实一直过不到一块去。

开头只是雅利安人愉快地欺负着土著,后来就变成了穆斯林骑在土著和雅利安人的头上。再后来大英来了,穆斯林也加入了被欺负者的行列。哥几个商量着一起找大英狠狠地抗议,甘地说要搞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我也不跟你打,我就是不跟你合作,我就在你面前绝食,看你良心会不会痛。

但是,印度教的人(粗浅地理解为土著和雅利安人那伙)主张得跟大英合作,只是不能使用暴力,穆斯林们却说合作个鸟,要用暴力去解决问题。暴力发生以后,甘地说不玩了,运动结束。穆斯林就怒了,为了不跟英国人合作,老子刚把公务员编制给辞了,你跟我说不玩了?

历史上大家仇就那么大,以前印度教徒要被穆斯林征重税,被禁止坐轿、骑象、骑马,禁止携带武器,禁止进入政府高层。现在一起搞事情,想法也完全不一致。甘地也搞不定两派人,最后被一名印度教徒刺杀身亡。

为啥是印度教徒杀的?因为印度教徒中,也有许多人不满意甘地把他们跟穆斯林放一块这个构想。当然筹划建国的时候,最开始仍然是讨论着怎样一块过的,搞一个联邦什么的,各自自治着过日子。但印度教的人又认为他们是大股东,小股东凡事都得先经过大股东同意,自治个毛线。这种傲慢彻底惹怒了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

甘地死了之后,两边彻底放飞了自我,冲突越来越激烈。一想到马上要当家过日子了,都非常冲动,1946年8月16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加尔各答大打出手,连打了三天三夜,打死了五千多人。

英国一看正合我意,就顺手推出了一个印巴分治的方案,让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头去建国,那国界线要咋划?末任总督蒙巴顿从英国找了一个律师,这位律师大哥一辈子从没去过印度,连印度在哪都弄不太清楚。

弄不清楚就对了,蒙巴顿要的就是弄不清楚,说是这样才够中立,谁也不偏袒。蒙巴顿让律师大哥闭着眼睛去划国界线,虽然主旨是印度教归印度,穆斯林归巴基斯坦,但是在仓促的时间能,能划准就有鬼了。

大家都知道印巴分治时,发生了巨大的悲剧。当时被划到印度境内的穆斯林,和被划到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都拖家带口地往另一边的国境逃亡。他们在路上互相袭击,互相劫掠,互相残杀,短短几天里,杀掉了五十多万,1200万人无家可归。



划国界时还出了一个克什米尔问题。前面说划国界时基本是按信仰来分,可是一个村里面,常常是七个印度教三个穆斯林,或者是反过来,你说要咋分好?克什米尔就是一个典型,这地方基层老百姓大多是穆斯林,上层却是印度教,到底该归谁,谁都说不清楚。

印度也没跟自己客气,说既然弄不清楚那就该归我呀,直接上手去抢。那巴基斯坦也不能答应啊,于是两边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在上世纪接连打了三场仗,最后事实上是各自实际控制着一部分。但大家心里都还不服气,都是一言不合就剑拔弩张,或是内部有啥事不顺的,就往克什米尔扔把火,转移一下大伙的注意力。

作为邻国,又是千年的兄弟,印巴两国相互间敌意之深,只有爱内讧的南斯拉夫兄弟可以相提并论。宗教信仰的不同,由此导致历史上无数次苦难深重的摩擦,这笔烂账,也许是永远算不清楚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