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有可能取得冷战的胜利吗?从历史上看似乎苏联有这个机会,那就是在70年代全球格局处于苏攻美守的时期,似乎只要苏联再加一把力就能打赢美国了。但实际上这做不到,两个问题无法解决的话苏联再怎么努力,再怎么穷兵黩武都战胜不了美国。第一个问题是斯拉夫人没有工业原创能力,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外来技术。第二个问题是集装箱革命导致的陆权崩溃。这两个问题对于苏联来说根本就是无解的,而这两个问题又是如此的致命,不解决就永远不可能取得冷战的胜利。



‬斯拉夫人没有原创技术的能力

沙俄时代是全球第五大工业国,仅次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但是沙俄的工业体系是法国人帮忙建设的,为此法国人还投资了巨款。沙俄时期巨大的莫斯科——圣彼得堡工业区就是法国人的手笔。因此这一时期的工业化不是斯达夫人原创的,而是向外学习的。

苏联时期俄国经过两次五年计划成为了欧洲第二,全球第三的工业国,但这是美国人的手笔。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都是美国人包办的,当时的美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危机中,大量工厂破产,为了卖东西美国人可是毫无顾忌,他们连生产线都敢卖,巅峰时期苏联有接近十万美国工程师及其家属。



原创一套工业生产线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到的,例如制造一个汽车需要两万多个零件,每一个零件都要有标准,就连中国也是花了几十年时间从仿制欧美汽车,引进欧美技术做起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二战之后苏联白嫖了一把捷克和东德的生产线,也就是德国的勃兰登堡与西里西亚工业区,所以战后又苟延残喘了一会儿,但是已经落后于世界了。

为什么苏联援助给我们的156个大项目在全球工业框架内全都是落后的?不是苏联人使坏不给你好的,实在是他自己也没有,除了部分采购自瑞典挪威的生产线算是比较新的,其他的产品品质基本都达不到出口的要求,只能自己用或者白送人。苏联工业品的质量想必就不用多说了,电视机都能爆炸也是独一份了,跟着他学的徒弟自然也很难绷。



‬集装箱革命

陆权的崩溃居然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箱子。在1968年从纽约驶向荷兰鹿特丹的第一艘集装箱轮船彻底改变了世界。世界陆权国家的代表是俄罗斯,而海权国家的代表则是美国和英国。在集装箱革命之前,码头卸货极其困难,消耗时间很长,需要的人力也很多,轮船占用港口时间极长,这使得运输量相比于陆路运输没有什么优势。

但是在集装箱革命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陆权崩溃了。2022年中国年铁路运货量为30亿吨,光是长江一条江运输量都高达30亿吨,中俄铁路运货量1亿吨,中国宁波港运输量为12亿吨。美国与苏联瓜分世界的时候,基本上斯大林想要什么给什么,中欧和东欧全都不要了,斯大林是赚了个盆满钵满,但是英美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不能给苏联地中海、大西洋海岸国家,一定不给。

1947年4月份,马歇尔去莫斯科会见斯大林,马歇尔用他的口才和利益打动了斯大林,斯大林同意美国接手希腊,而自己接手中国。放弃希腊就意味着苏东阵营完全放弃了地中海,苏联在地中海再没有了任何优势,放弃了海权优势,之后只能依靠陆权过日子了。



‬工业原创生产力和集装箱革命这两件事对苏联的打击都很大,其中集装箱革命这件事没有太好的办法,毕竟苏联先天不足。但是工业原创生产能力苏联如果肯下决心也是能搞定的,无非就是搞一个苏联版本的“改革开放”,但是苏联不可能下这个决心,一旦决定对外开放就意味着苏联承认冷战战败了,苏联再也没有和美国争霸的资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