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四野下辖4个兵团,4位兵团政委分别是萧劲光、肖华、赖传珠和莫文骅,前三位是一位大将和两位上将,唯独莫文骅授中将衔,为何他会“低人一等”呢?
1910年1月,莫文骅出生在广西南宁的一个富裕家庭,家中不仅有田地,父亲还开有一家布店,这让他有条件读书。莫文骅在求学期间接受到了新式教育和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从小他就有着远大的理想。
值得一说的是,莫文骅的入党介绍人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大将张云逸。从1926年开始,莫文骅就从事进步运动,并加入共青团,期间还被敌人抓捕入狱过,1929年夏,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莫文骅考入了南宁军校,同年底他参加了著名的百色起义。
起义后成立了红军第7军,莫文骅被任命为军部机要参谋,他跟随部队参加了攻占隆安、四把和榕江城等战役,在饱经战火洗礼之后,由于时任红7军军长的张云逸亲自介绍入党,莫文骅深受张云逸的器重。
莫文骅参与了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在长征路上莫文骅担任过干部团的政治处主任,团长是陈赓,由此可见当时莫文骅在红军的地位并不低,抵达陕北之后莫文骅依旧受到了重用。
1935年冬,工农红军学校合编成立,莫文骅被任命为校政治部主任,后改编为红军大学,莫文骅主动申请入校学习,成为了第一期的学员。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莫文骅被留在了后方,担任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
抗战时期,莫文骅长期在后方工作,担任保卫边区、建设边区的重任。从1935年抵达陕北,到1945年抗战胜利,莫文骅在陕北工作长达10年,他工作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深受上级认可。
1945年10月,大批优秀干部被调往东北,莫文骅也成为了其中之一,他被任命为南满军区副政委,后来担任过第4纵队政委,参加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他和司令员吴克华指挥4纵血战6昼夜。
莫文骅的军事才能得到了第3纵队司令员韩先楚的高度评价,称其“是一位能率部打胜仗的好政委!”1948年11月1日,莫文骅入关作战,后出任四野第14兵团政委,3个月后调任第13兵团政委。
从莫文骅的任职来说,他是兵团正职,而且资历也不低,可是在1955年大授衔时,莫文骅却只被授中将衔,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意外和不解。对此莫文骅在晚年有过解释,直言自己是得罪了一个人。
事情发生在莫文骅担任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期间,当时司令员是萧劲光,政委一职却暂时空缺许久。有一天高岗找到莫文骅,自荐想担任留守兵团政委,请莫文骅帮忙推荐,不过莫文骅认为高岗不适合担任政委,便没有推荐。
虽然高岗后来没有当上留守兵团政委,但是高岗后来职务很高,担任了东北军区司令兼政委,莫文骅成为了他的下属,在之后的评级中莫文骅受到了影响。不过此事无法追本溯源,莫文骅也从不在乎个人得失,2000年,莫文骅将军病逝,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