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南京大学的汤博士对着姚晨开炮时,他或许没料到这场口水战会撕开多少层社会伤疤——从文艺创作的"政治原罪"到知识分子的越界狂欢,从网络暴力的合法化包装到爱国主义的变形记,每个毛孔都渗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汁液。



汤家凤把学术头衔当冲锋枪使的架势着实唬人,"过气戏子""疯疯傻傻""大嘴怪物"三连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点评实验室小白鼠。



可细品他喷溅的唾沫星子,分明在给姚晨主演的民国题材电影扣"历史虚无主义"帽子,这操作堪比拿着游标卡尺丈量演员的牙缝尺寸。



网友阵营瞬间裂变成两派:挺汤派高喊"博士骂得解气",认定拍旧社会苦难就是给反华势力递刀子;倒汤派反呛"教授管太宽",嘲讽其把电影学院该管的闲事揽进自家书房。



更有尖锐声音指出,这出闹剧本质是"红袖章思维"借尸还魂——就像当年批斗牛鬼蛇神的套路换了张学术脸。姚晨国外领奖,这也成了罪过?

翻翻《民法典》第1024条,白纸黑字写着"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

汤博士的"疯傻论""大嘴说"要真摊上法庭,怕是得请律师团连夜研究"艺术批评与人格侮辱的边界"。



毕竟狂徒张三早就敲过警钟:当批评从作品上升到生理特征,法律的天平就该往维权者倾斜。

说起莫言挨的板子,就更耐人寻味了。诺贝尔奖在有些人眼里成了"卖国认证章",《红高粱》里的尿壶酒缸都成了"抹黑民族形象"的铁证。



这种"苦难叙事=自我矮化"的逻辑,活脱脱把百年文学传统阉割成宣传画报——按这标准,老舍的《茶馆》该被烧,曹禺的《雷雨》得禁演。



说来说去,这三转两转的,莫言无意中躺枪。毕竟,他的小说也是反映苦难生活的,而且他也是在外国领奖的。

可换个角度看,姚晨团队也未必全然无辜。当年"难民论"引发的争议还历历在目,如今专挑敏感历史时期题材,要说没点冲奖小心思谁信?

这就像在烧烤摊上玩火把杂技,烫着观众了还怪大家不懂行为艺术。奥斯卡评委的口味谁不清楚?越是揭自家伤疤的片子,越容易换回镀金小人。



但把电影内容与演员长相捆绑批判,就像因讨厌番茄酱而砸了整间麦当劳。汤博士要是真较真,该去广电总局门口举牌,而不是揪着演员姚晨的嘴角弧度做文章。

这种转移矛盾的打法,倒让人想起街头混混打架专扯对方裤腰带——看似凶猛难敌,实则是下作令人呕吐。

某些"爱国网友"的二极管思维更可怕,他们眼里的文艺创作只有红与黑两种色调。拍《觉醒年代》就是正能量,拍《一九四二》就是递刀子,全然忘了鲁迅笔下"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教诲。



如果真的要按这逻辑推理,司马迁写《史记》该判诽谤君王,杜甫吟诵"朱门酒肉臭"得算历史虚无主义先驱。

要是每个网民都自封"爱国审查员",网络空间岂不变成人人自危的批斗场?

《刑法》246条规定的侮辱罪明确要求"公然贬损他人人格",但键盘侠们早把"言论自由"当免死金牌——昨天骂莫言是汉奸,今天喷姚晨是戏子,明天保不齐就轮到自家邻居。



回头看看汤博士的微博拉黑大法,他明明是搞数学的,却活脱脱上演了现代版"文字狱"。在他打造的学术神坛上,只准信徒烧香,不许异端发言。

这种做派哪像传道授业的教授,倒像是掌握了真理标准答案的邪教头子。难怪有学生吐槽:汤老师课堂PPT该更新了,现在还搞"顺我者昌逆者亡"那套,教务处知道吗?


张艺谋电影《活着》

文艺批评的沼泽里,多少人假借爱国之名行霸凌之实?

当年张艺谋拍《活着》被禁,如今贾樟柯作品屡遭下架,表面看是创作自由受限,实则是某些人惧怕真相的力量。当姚晨们演绎的旧社会苦难以4K画质重现时,刺痛的不是民族自尊,而是那些想把伤疤捂成勋章的人的眼球。

这场闹剧最吊诡的,是批判者与被批判者共享同套逻辑。汤博士骂姚晨"配合西方叙事",自己何尝不是在配合某种流量叙事?



当"爱国生意"成为新的财富密码,学术头衔也能化身收割流量的镰刀——只不过这次割的不是韭菜,是整个社会的理性思考能力。

当文艺批评沦为容貌攻击的狂欢,当学术身份异化为网络暴力的护身符,我们离真正的文化自信反而越来越远。

法律该给所有人划出底线:你可以厌恶莫言的魔幻现实,可以质疑姚晨的选片眼光,但若把生理特征当罪证、将艺术创作视叛国,请准备好接受法庭的传票——毕竟《宪法》35条保障的言论自由,从来不是人身攻击的通行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