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履谦、程天民等两院院士,到许渊冲、贾平凹、莫言等文化界人士,再到林曦明、陈家泠、孙晓云等书画家,百余位知名人士挥毫写下一个个“茶”字,近日在地处上海松江区云间粮仓文创园的“一书一茶一世界——百茶会友展”对外展出。此次展览也缘于“禅茶一味”的浙江景宁惠明寺与上海的渊源。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唐代陆羽撰《茶经》后,茶的精神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远播日本及海外,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在古人的诗文中,茶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纵观茶史,可以说是中式生活美学的演变史,也是一部艺术史。
“对中国人来说,几乎都要喝茶,茶是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代表一种心境,也今天看了这么多名家都在写‘茶’字,有将军,有科学家,有艺术家,也有作家,很开心,从传统的历史文化来看,中国茶文化是连接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纽带,形成了独特的东方智慧体系。”知名艺术家陈家泠在展览现场说。
展出现场
展览现场
据主办方介绍,同一个“茶”主题下,这些书写者中,有张履谦、程天民、陈宗懋、金涌、曾溢滔、孙汉董、严加安、马国馨、樊明武、韩启德、吴硕贤、苏国辉、苏义脑、张志愿等14位两院院士,有许渊冲、王蒙、姜昆、贾平凹、莫言等15位知名文化人物,有林曦明、侯一民、韩美林、陈家泠、戴敦邦、韩天衡、张森、童衍方、刘一闻、孙晓云等54位书画名家,此外,还有李肇星、杨洁篪、崔天凯、章启月等外交家以及慧明、则悟等多位佛教界法师所书“茶”字。其中,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有30多位,也使这组翰墨珍品浸润着浓郁的海派文化韵味。
展出现场的名家书“茶”
展出现场的名家书“茶”
展出现场的名家书“茶”
此次展览缘于“禅茶一味”的浙江景宁惠明寺、惠明茶以及上海的渊源。惠明茶是历史上唯一以佛僧之名命名的茶。
惠明寺坐落于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浙江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境内,始建于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源于唐代高僧惠明。公元661年,惠明和尚跋山涉水至景宁弘法并向当地百姓传授种茶、制茶技艺,还曾以茶为药悬壶济世,为百姓治疗瘟疫所致疾病。当地百姓为感念惠明和尚恩德,将其手植的茶树命名为“惠明茶”并建寺庙“惠明寺”纪念惠明和尚,寺周茶园所产茶叶得名“惠明茶”,形成“禅茶一味”的文化渊源。
景宁惠明寺
唐代高僧惠明像
2018年,上海静安寺方丈慧明法师牵头与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合作,募集善资于2022年10月正式启动惠明寺改扩建工程,重现这座千年古刹的恢弘气象。
展览现场,还展出吴觉农、张天福、陈宗懋等茶学专家签名著作与文献。活动还特别策划推出“海上生明月一一画说诗经、唐诗、宋词展”,展出了林曦明、陈家泠、戴敦邦、韩天衡、杨正新、萧海春、车鹏飞、乐震文、丁筱芳、汪家芳、何曦、鲍莺等以诗经、唐诗和宋词为蓝本创作的50余幅丹青佳作。这些作品以水墨氤氲勾勒诗韵悠长,在笔墨流转间架起千年文脉的桥梁,与“百茶会友展”遥相唱和。
展出现场
据介绍,此次展览在松江云间粮仓展出后,将分别于5月9日在浙江景宁中国畲族博物馆、5月28日在上海静安寺举办续展。展览由上海市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指导,惠明茶禅文化研究院和上海八号桥(集团)公司主办。
来源: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