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伦恪靖公主,康熙第六女,长大后序齿四公主,虽然她出身不高,在康熙所有女儿也不怎么得宠,却靠着自己的坚韧刚强,活出了精彩又传奇的别样人生,成为蒙古牧民心中的“草原巾帼”、“女中尧舜”。

境遇尴尬的出生

四公主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五月二十七日,母亲是贵人郭络罗氏,盛京佐领三官保之女,宜妃的姐姐。

就在她出生七个月前,宫女乌雅氏康熙生下皇四子胤禛,入养在佟佳贵妃名下,乌雅氏也因此被单独册封为德嫔,恪靖出生七个月后,宜嫔又为康熙生下皇五子胤祺,入养仁宪皇太后宫中。



第二年二月,德嫔又生皇六子胤祚,七月戴佳氏(后封成妃)生皇七子胤祐,康熙二十年二月觉禅氏(后封良妃)又生皇八子胤禩。

也就是说在四公主出生的前后两年里,先后有五位皇子降生,独她是个女儿,郭贵人心里很是郁闷和尴尬。宫里向来母凭子贵,后妃生育皇子之后的地位可比只生育女儿的高多了。

康熙二十年十二月第二次册封时,佟佳皇贵妃是康熙的表妹,钮祜禄贵妃是康熙孝昭皇后之妹,都是沾了身份的光。但惠、宜、德、荣四妃,惠妃生皇长子胤褆,荣妃生皇三子胤祉,宜妃生皇五子,德妃生皇四子胤禛、皇六子胤祚,四人无一不是皇子之母。



离奇消失的生母

眼见自己的妹妹生育皇子飞黄腾达,郭贵人心里自然也很着急,不过很快她便又有了身孕,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二十三日如愿以偿生下皇子胤䄔,而那一年出生的还有另外4个孩子。佟佳皇贵妃生皇八女,德妃生皇九女,宜妃生皇九子胤禟,钮祜禄贵妃生皇十子胤䄉。

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5个孩子中,皇八女出生一个月就去世了,而这也是佟佳皇贵妃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生育。皇九女因为入养仁宪皇太后宫中,健康长大,序齿为五公主,即固伦温宪公主,她也是德妃所生三个女儿中唯一一个长大成年的公主。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也都健康长大,还和皇八子胤禩结成了有名的八爷党。

但胤䄔却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六月初六夭折了,只活了11个月,郭贵人此后也没了踪影,竟在宫中离奇消失了,再没有任何关于她的相关记载,她卒年不详,景陵妃园寝里也找不到她的位置,只是沈阳一直有个传说,郭络罗氏家族的祖坟里葬了一位娘娘,不知是否与郭贵人有关。



孤独坚强的童年

此时的四公主恪靖才5岁,在痛失母亲和幼弟后,又经历了一场生死大关,她不幸染上了满人畏之如虎的天花,但却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竟然奇迹般地三天就好了,就连当时负责的太医都很惊叹,赶紧给康熙报喜。

四公主的童年是有些孤独的,因为她的几个姐妹与她都有一定的年龄差距,长公主纯禧大她8岁,虽为康熙养女,但康熙和太后都对她爱护有加,在宫里很受尊崇;二公主荣宪大6岁,母亲是荣妃,还有个弟弟是三阿哥胤祉,因是康熙第一亲生女,备受康熙宠爱,在宫中地位不一般;三公主端静大5岁,母亲只是个不受宠的贵人,因为出生前三天康熙最宠爱的赫舍里皇后刚刚崩逝,所以三公主从生下来就不受康熙待见,在宫里就是个小透明,不争不抢,忍气吞声,独自安安静静地成长着。

在她之后的五公主温宪公主比她小5岁,母亲是德妃,又养在仁宪皇太后宫中,每年的节礼赏赐也比众姐妹高出不少,地位也比别人尊贵。

失去母亲的四公主,过早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见多了宫里的拜高踩低,弱肉强食,因此变得独立刚强,她不喜诗书女工,就喜欢跟着年龄相近的哥哥们在一起学习如何明理处事,自小就有思想、有见识,再加上姨母宜妃的庇护,渐渐养成了男孩子一样的性格,成了宫里非常特别的存在。



远嫁漠北的联姻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月,19岁的三公主受封和硕端静公主,下嫁漠南蒙古喀喇沁部杜棱郡王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而这一年康熙也为14岁的四公主选好了和亲的对象,便是漠北蒙古17岁的喀尔喀郡王博尔济吉特氏敦多布多尔济。

清初时蒙古分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个部分,漠南蒙古又称察哈尔蒙古,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其中的科尔沁部最早归附努尔哈赤,其他各部也都先后归顺,并一直保持与清廷联姻,科尔沁部更是先后出了5位皇后,而扎鲁特部、巴林部、喀喇沁部等也都相继有公主下嫁。

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也就是噶尔丹部所在的蒙古,多年来一直和清廷作对,并肆意攻略其他蒙古各部,直到乾隆时期才算完全平定。

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就是今天的外蒙古,最初由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图汗部、车臣汗部三部组成,多年来内部纷争不断,矛盾重重。



康熙二十六年,不堪噶尔丹部侵扰的土谢图汗部率先归附清朝,之后,其余喀尔喀各部也纷纷归顺。康熙三十年,康熙皇帝与漠南、漠北蒙古的各部首领在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县)举行了会盟,宣布保留喀尔喀三部汗王称号,废除其原有的济农、诺颜等名号,依照满洲贵族习惯,依次赐以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按照之前漠南蒙古的做法,在漠北蒙古实行盟旗制度,自此漠北蒙古才算完全置于清政府的直接统辖之下。

为了加强和巩固对漠北蒙古各部的控制,联姻是历来统治者最喜欢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怀柔政策,但是漠北刚归附不久,政治形势复杂,矛盾纷争不断,下嫁的公主必须得有一定的能力和才干,才能发挥政治作用,维护漠北的稳定,于是有思想、有主见,爽朗干练的四公主便成了不二人选。



四公主的额驸敦多布多尔济是当时第二任土谢图汗王察珲多尔济的孙子,噶勒丹多尔济的长子,生于康熙十五年,比恪靖大3岁,康熙三十一年,36岁的噶勒丹多尔济英年早逝,17岁的长子敦多布多尔济便袭封了札萨克多罗郡王爵位。

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一月,19岁的四公主受封和硕恪靖公主,正式下嫁敦多布多尔济,成为远嫁漠北蒙古的第一位公主。

主政一方的公主

二人成婚后,本应回到漠北蒙古的库伦城(今蒙古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但因当时康熙第三次亲征刚刚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不久,漠北硝烟尚未散尽,因此康熙就让公主暂时住在清水河县(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100公里),因为那里距山西的八旗驻防很近,相对安全。

恪靖公主下嫁三年,土谢图汗王察珲多尔济去世,额驸敦多布多尔济继任了汗位,成为第三代土谢图汗,并被晋封和硕亲王,两年后又被降为郡王。



恪靖公主“为人恭俭柔顺,不恃皇家之骄”,出嫁后“善敦妯娌,娴于礼教”,加上她出色的政治才干,也是敦多布多尔济处理蒙古政务的好帮手、好军师,很快就赢得了蒙古民众的拥戴。

恪靖公主嫁到漠北蒙古后,喀尔喀诸部再没有起内讧,而是齐心协力将矛头指向搞分裂的漠西蒙古噶尔丹,漠北形势稳定后,恪靖公主便迁居到归化城西的扎达河畔。

传说,恪靖公主从清水河来到归化城后,立即被当地的自然风光所倾倒,那里山川秀美,水草丰茂,公主立刻就不想走了,上奏康熙皇帝请求留居此地,康熙欣然同意,还特意下令在归化城内为恪靖公主建造了一座公主府,此后公主便长住归化城,直到去世。



公主府也成了归化城中的独立王国,就连归化将军和督统衙门都得听从恪靖公主的命令,恪靖从此彻底摆脱了内政家务的烦恼,真正开始参与蒙古各项政治决策,还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参与制定了《喀尔喀三旗大法规》,正式行使替清康熙皇帝在蒙古监国的权利,一时权倾漠南、漠北。也因此恪靖公主又被称为“海蚌公主”,海蚌是满语,汉译为“参谋”、“议事”。

永留后世的传说

当年的恪靖公主不仅政治影响力很大,而且还相当体恤百姓。《清高宗实录》记载,恪靖公主还奏请康熙皇帝将她当年暂居的清水河一带,圈地4万多亩开垦耕种,并吸引了杀虎口外的大批汉民前来垦殖,连年丰收之事,许多蒙古牧民见状,也逐渐改变游牧的生活方式,加入种地的行列,大大稳定了清朝的北方边境。《公主府志》评价说:“外蒙古二百余年,潜心内附者,亦此公主”。

在今天的清水河县还有一块四公主德政碑,上边歌颂她“自开垦以来,凡我农人踊跃争趋者.纷纷然不可胜数”,“实公主之盛德所感也”“且我公主留心民膜,着意农桑。其立心也公,其立政也明,其立法也猛且宽。恩泽普及万姓,真乃尧天舜日”。



恪靖公主这样的功绩和影响在清朝所有和亲的公主中绝无仅有,她也成了蒙古草原上最传奇最耀眼的人物。以至于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帝,在对他的政敌皇九子胤禟及其母亲宜妃进行一系列打击和清算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恪靖公主在蒙古的影响,破格将其封为固伦恪靖公主。

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恪靖公主走完自己精彩又传奇的一生,在归化城公主府中去世,年57岁。额驸敦多布多尔济于乾隆八年(1743)去世,时年约66岁。

虽然公主长居漠南的归化城,额驸敦多布多尔济长居漠北,夫妻二人两地分居,但也很是恩爱和睦,二人先后生育了四子一女:长子根扎布多尔济,次子额璘沁多尔济,三子格斋多尔济,四子罗布丹彬多密。



固伦恪靖公主府“后枕青山,前临碧水,建筑与风景之佳为一方之冠”,300多年过去了,仍完整地留在呼和浩特市,成为满蒙联姻的历史见证,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公主府,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清史稿》、《公主府志》、《清圣祖实录》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