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优秀文艺作品,书法/绘画(须原作)。

赐稿请寄: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1301室“健康文苑”版(恕不退稿)。

作品电子版可发邮箱:lilaoyan00@163.com。


□陈风 文/图

杨台寨上,溱洧轩里,窗外的双洎河水悠悠流淌。这水从登封马岭山下来,流经新密,汇入贾鲁河,最终归于淮河。河水千年不变地流着,而河岸上的人事,却已经历了无数沧桑。

河南省直文联主席殷江林题写的匾额“溱洧轩”三个字,笔力遒劲,仿佛要将这千年的故事都刻进木纹里去。“溱洧轩”还有一幅对联:“据高台望灵崖赏四时烟雨,会鸿儒品香茗话百样人生”。这书轩,水墨侵染、鸟语花香,挂满历届“小精灵杯”书画大赛作品,浓墨重彩,如行云流水,写时代华章,与时代同行。


杨台寨地处新密平陌镇杨台村,原名叫“娘台寨”,是古代庄公望母故事的发祥地,讲的是郑庄公与母亲武姜,本是至亲骨肉,却因武姜偏爱幼子共叔段,母子反目。庄公克段于鄢,怒而发下“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毒誓,然母子连心,庄公念母愈发强烈,只能站在高高的杨台寨上遥望母亲的身影。后来,颍考叔献计,掘地见泉,使母子于隧道中相见,这才化解了一场人伦悲剧。如今杨台寨上,尚有那望母台的遗迹,供后人凭吊。

这段“知错就改”的千古绝唱,说来简单,细想却令人唏嘘。庄公名寤生,因“寤生”即难产而得名。武姜受此惊吓,从此厌恶长子,偏爱幼子。这厌恶与偏爱,便如种子,埋下了日后祸乱的根源。共叔段恃宠而骄,终至谋反;庄公忍让多年,一朝爆发,竟要与母亲“黄泉相见”。人伦之变,往往起于微末,而酿成大祸。

颍考叔之智,不在于他献了“掘地见泉”的计策,而在于他懂得如何给君王一个台阶下。在宫廷举办的一场宴会上,他故意在庄公面前将肉包起来,说要带回去给母亲尝尝。这一举动,既触动了庄公的孝心,又保全了君王的面子。君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犯错,也需要体面地回头。颍考叔深谙此理,故能化解这段母子恩怨。


如今,坐在溱洧轩中,谈论这段往事,品谈当下。现代人讲“原生家庭”的影响,讲心理创伤,讲自我疗愈。庄公若有现代心理学知识,或许能理解母亲为何厌恶自己;武姜若能接受心理咨询,或许能克服对长子的偏见。但彼时没有这些,只有颍考叔这样的智者,以最朴素的方式,唤醒了人性中最基本的孝道与亲情。

溱洧轩窗外,双洎河水见证了多少人间悲欢离合?它看过郑庄公在望母台上眺望的身影,听过颍考叔劝谏时的温言细语,也见证了母子隧道相拥而泣的瞬间。如今,它又看着我们这些后来者,在溱洧轩中谈论这些古老的故事。

河南省直文联在此设立创作基地,看好这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和地理位置。创作离不开历史,离不开对人性深刻的体察。郑庄公的故事,说到底是一个关于人性、关于亲情、关于宽恕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任何时代都能引起共鸣。

轩中茶香袅袅,窗外夕阳西下。灵崖山在远处静默,仿佛黄帝祭天的场景还在昨日。华夏文明五千年,孝道一直是其核心价值之一。从“乌鸦反哺”到“羔羊跪乳”,从颍考叔劝孝到现代社会的家庭伦理,孝的形式或有变化,但其精神内核始终未变。

在溱洧轩的对联下,我们谈古论今,话百样人生。人生百态,归根结底,无非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母子、父子、君臣、朋友。郑庄公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最亲密的关系,也可能因为误解与偏见而破裂;而破裂的关系,只要有诚意与智慧,也能够修复。现代人,在这古老的土地上,谈论着古老的故事,却也在思考着现代的人生。或许,这就是文化传承的意义:让过去的光,照亮现在的路。

夜幕下,回望溱洧轩。那匾额在暮色中依然清晰,对联上的字句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人生百样,终究离不开一个“情”字,而情之深处,便是那黄泉相见也要挽回的母子连心。


佳作欣赏





孝敬父母

订一份大河健康报


发行热线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带回家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为防丢,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