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芜湖铁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门独特的艺术从诞生之初,就结合了千锤百炼的铁骨铮铮与水墨丹青的文雅气韵。4月24日的《文化中国行》带您走进芜湖铁画。

安徽芜湖,蜿蜒的长江从城市中流过。在当地的鸠兹古镇景区里,一幅远观如壁上丹青的画作默默讲述着这里悠久的历史。今天,这幅国内最大的铁画作品是芜湖市标志性的艺术景观之一。芜湖铁画至今已传承三百余年,相传铁画的创始人汤天池本是一位铁匠,与姑孰画派鼻祖、画家萧云从比邻而居。在彼此的交往中,汤天池实现了将国画用铁来表现的艺术创作。从此,铁画艺术便形成了由画师撰稿、铁画艺人锻造创作的传统,这也为铁画奠定了中国艺术的根脉。


远观如水墨丹青般淡雅从容,近看却有着浮雕的精细立体。无论是方寸间栩栩如生的叶脉,还是女子温婉柔和的笑容,抑或老子出关时的古朴自然,艺术家在黑色的铁与白色的背景间辗转腾挪,赋予了金属如笔墨描绘般的生动意境。而这其中的秘密就隐藏在一声声清脆的锻打声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储金霞称:“以锤代笔,以铁作墨,以砧当纸,锻铁成画,很饱满,姿态也很婀娜。”


墨自水中化,铁画却是火的艺术。“红锻”是铁画锻造的精髓,手艺精湛的创作者追求一锤定音的精准塑造。

今天,这项古老的技艺仍在传承,并打破了过去师徒相传的单一模式,铁画制作走进了高校的课堂。


一次次匠心独具的锤击中,最炽烈的火焰孕育出水墨的意蕴,承载着一代代铁画创作者的薪火相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