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永亮

2007年寒风凛冽的隆冬,我与公司质保部长吴起一同踏上了前往青海官亭镇的旅程,此行是为了进行国内第一台750千伏变电站的安装质量飞检。

750千伏是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电网等级,也是中国1100千伏输电工程的前戏,它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特高压技术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官亭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域小镇,坐落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部黄河北岸边。作为我国首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起点,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建成后将极大缓解青海电力电量平衡的困难,提升西北电网东西部互济的能力。我所在的公司有幸成为组合电器产品的提供者为了保证该项目的高质量交付,公司实施了建厂以来最为严苛的管理,此行的安装阶段质量飞行检查便是其中之一。

在那漫长而寒冷的路途中,我们取道甘肃兰州之际,有幸邂逅了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黄河第一桥。黄河第一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原名“兰州黄河铁桥”,它静静地伫立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白塔山下的滨河路中段北侧。作为黄河上首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它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桥长233.5米,宽8.36米,采用四墩五孔式铁桥设计,上部结构为梯形穿式钢桁架,那独特的建筑美学,宛如一位历经沧桑却风姿绰约的长者,向世人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这座桥梁的诞生是一次中外合作的结晶。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而中国工匠们则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将蓝图变为现实。所用的钢材和水泥等材料,从遥远的德国购置而来,历经海运、火车、马车等多种方式,跨越千山万水,最终运抵兰州。耗时三年多,铁桥梁终于建成,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成为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见证了兰州的发展与繁荣。

自古以来,兰州一直是东西交通的要冲。黄河,这条奔腾不息

的巨龙,赋予了这座城市无尽的生机与灵性,却也曾是阻碍交通的天然屏障。数千年来,黄河兰州段上从未有过永久性桥梁。而黄河第一桥的建成,宛如一道划破天际的彩虹,成就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壮观景象。它不仅是一座普通的桥梁,更是历史的转折点,开启了兰州乃至西北地区交通发展的新篇章。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被更名为中山桥。1992年,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期间,桥南广场西边桥头竖立了一块石碑,正面刻有“黄河第一桥”五个大字,背面详细记述了桥梁的建造经过。

百年后的今天,黄河第一桥不仅依然是兰州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兰州的重要旅游景点。春夏季节是观赏黄河壮丽景色的最佳时段,但隆冬时节,它同样展现出别样的魅力。站在中山桥上,俯瞰那滔滔黄河,感受着大河的磅礴气势和力量,欣赏着两岸的美丽风光,远眺层层叠叠的白塔山上各色建筑,那浓厚的历史底蕴仿佛能听到时代变迁的脚步声。历经上百年的岁月沧桑,它依然用钢铁般的脊梁守护着通达两岸的重任,成为兰州人的精神寄托。

我们先后从兰州乘火车和中巴汽车,抵达官亭镇的时候,天已是擦黑时分。入住电站附近旅社的当晚,出于对土族的好奇,我与旅社的土族老板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他笑容满面,汉语流利。经他的介绍,我了解到土族是中国西北一个特有的古老民族,现有人口不足25万,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东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及民和、大通等地。199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原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民族大团结》邮票中,第三十枚便是土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的形象。

他兴奋地告诉我,当地人将750千伏变电站亲切地称为“750”。在他们眼中,“750”不仅是特高压,更是造福之源,是幸运和幸福的代名词。在他们心中,就像青海省博物馆收藏的喇家巨磬一样,是吉祥和权威的象征。它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极大地唤醒了沉睡的黄河古道,也是对各民族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崭新尝试,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大手笔,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功在当代,利泽千秋。

在这大西北偏僻而寂静的小山村寒夜,两个民族的异乡人相当投入地交谈着,一直持续到夜里11 时许。在与土族老板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土族人民的淳朴好客和忠实守信。他们将750产品视为吉祥和权威的象征,期待它能带来更多的福祉。这种跨文化的交流,让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各民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宛如繁星点缀夜空,虽各有特色,却又紧密相连,共同编织着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

古有丝绸之路,通过黄河第一桥,为西北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富庶,今有清洁能源的电力天路再为黄河上游地区的人民送上永不停歇的光明电力,两条路的叠加必定会造福更多人民。黄河第一桥和官亭750千伏变电站,两个建于不同时代的西部文化地标,每一处都是历史缩影和文化镌刻,展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变迁,犹如历史和现代的交响。

联想起雄伟的中山桥,屹立百年而不倒,心中满是对我们的高压开关能否长期稳定地造福西北的深深期待,愿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进步,永远闪耀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

是夜,我久久未能入睡。

(作者系平顶山市作协会员)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