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杨振华 4月25日,惠州古城更新计划正式发布,邀请到4位院士专家领衔设计团队,10位更新、建筑、文化、艺术等领域的顶尖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还集结了百余位来自设计、文化、商业、艺术等各界的专家学者和运营团队,构建起强大的古城更新人才库,共同描绘惠州古城更新的未来图景。



惠州,古称循州、祯州,俗称“鹅城”,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与传承地,拥有“一街挑两城”古城格局,一条水东街,挑起西边的惠州府城和东边的归善县城,构成哑铃状的城市形态。

近年来,惠州持续加强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努力活化利用古城历史文化,致力打造展示城市文化、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重要名片。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惠州正在加速迈进万亿级GDP城市行列,需要一个新的“古城”格局来承载城市的发展。

2025年,以“惠州古城更新”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湖及周边区域优化工程列入了全市“十大重点工程”。惠州将持续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提升三年行动,启动惠州古城更新计划,将集合建筑、艺术、文化、运营领域专家人才,汇聚在地文化守护者,以“涟漪有声”为核心理念,让古城的文化影响力如涟漪般不断扩散、延展,引领古城从“ 一街挑两城 ” 到“江湖一体”,将环抱城市的重要水系纳入统筹,形成依托于“一湖两江四岸”的新时代“古城”格局。



在更新计划中,何镜堂、崔愷、孟建民、吴志强等四位院士专家将领衔参与桥头文化空间、原惠阳影剧院、原惠阳县政府大院、原惠城区政府、梌山书院和原花都影剧院等首批城市更新项目,领衔古城更新的设计把控。

10位更新、建筑、文化、艺术等领域的顶尖专家,为项目提供专业建议和技术支持。经顾问团的推荐和审阅,百余名业内专家翘楚,携手扎根当地、满怀深情的惠州在地守护人,组成古城专家库,从设计、艺术、文化、商业等领域全方位为古城更新赋能。

未来,惠州古城更新计划将通过以点带面激发业态活力,盘活老建筑及闲置物业,营建特色文化场景和宜人环境,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魅力,彰显“千年古城,岭南名郡”底蕴。



以三大主题12点位为锚点 书写古城新体验

在惠州古城更新计划中,首批项目将提取“古城”结构中的重要空间节点,以文旅体验、文艺体验、生活休闲体验三大主题下的12个点位为锚点,回应不同人群的城市空间需求,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书写惠州古城的新体验。

位于西湖芳华洲的西湖宾馆将打造为西湖荟客厅。原惠城区政府大楼及梌山书院拟打造为古城酒店。合江楼将打造为非遗体验中心,水东街则保留公私共营、新旧并置的原生态街区肌理,选取12处公产房为非遗内容的体验式经营试点。

位于西湖景区红棉岛的红棉水榭将迎来广受年轻人追捧的文化地标——先锋书店。位于西枝江逆水转弯处的桥头文化空间将新建一座艺术地标,以古城为基点聚集大湾区文艺力量,带动西枝江畔新民街的艺术商业发展。

位于桥东惠新东街的三吊龙粮仓,将结合其工业建筑大空间特色引入艺术疗愈品牌业态,成为关照都市人的心理健康的情绪地标。

在更新计划中,老惠阳影剧院+老惠阳县政府大院这一建筑群区域将形成以青年创新创业为主的文化新生态,重塑城市记忆地标。

围绕休闲、美食、亲子、非标商业,百花洲、花都影剧院、中山公园、老船厂将焕发新生,为市民打造既好玩又好吃、既好逛又贴心的城市生活场景。

位于桥西五四路步行街内的花都影剧院,计划打造为可学、可玩、可食的综合性美食文化馆。

位于西枝江左岸、桥西水门桥下,包含原惠州市船舶修造厂及原惠州市造船厂,其空间氛围独具工业废墟感,是未来打造成为都市核心非标商业群的不二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