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教学目标从传统的知识积累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之相应,需要推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变革。

  山东省东营市清风小学提出“重学育能”的理念,积极推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重学”即着重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侧重学习方式变革,提供学习支架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注重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以过程性评价衡量学习质量。“育能”即培养学生三种关键能力: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单联动,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者

  在传统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只需被动听讲,“以听代学”即可完成知识接受任务。而在“学为中心”自主学习的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工具或助学支架至关重要。

  为将“重学育能”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清风小学研发了学习工具——《学习导引》,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地图和有效学习工具。每个单元的《学习导引》由预学单、助学单和延学单构成。预学单引导学生提前对新知识进行初步探索;助学单围绕课堂核心主问题提供助学策略,帮助学生转变被动学习方式,深度参与学习过程;延学单则聚焦知识的拓展应用与迁移,巩固学习成果。“三单”联动,构建起小学生完整的学习路径。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为例,预学单要求学生查找钱塘江大潮相关资料,了解其形成原因和壮观景象,初步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气势。助学单针对“作者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这一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从声音和形态变化两个方面抓住其变化特点,运用恰当的比喻和夸张表达方式进行描写。延学单则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根据课文内容,为家人或朋友介绍钱塘江大潮的奇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知识运用能力。

  五维共生,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

  在“重学育能”理念引领下,学校着力构建“五维共生”的课堂生态,确保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素养培育得以落地。具体包括:一是给学生完整、连续的学习时间去思考、探索、实践,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建构。二是改变学生以听代学的传统方式,以助学单为载体,研发一系列助学策略作为学习工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方法指导,保障学习的真实发生。三是《学习导引》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无论学生的基础如何、学习能力强弱,都能借助学习工具,按照自己的节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四是穷尽思维可能。在课堂学习的实践环节,教师精心创设各种机会,搭建适宜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五是充分发挥评价导学功能。借助过程性评价的评价量规,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评价不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判断,更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调整学习策略、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

  这五个方面形成“时间奠基—工具支撑—学生主体—思维深化—评价引领”的良性课堂生态闭环。在这个闭环中,每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学生的学习真实、深入地发生。

  (作者系山东省东营市清风小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25日 第09版

作者:李玉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