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部分场景进行了文学化演绎 ,具体史实以文献记载为准,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夏朝君主
大家好,我是那些年,今天不聊宋辽,也不说李煜咏愁,咱们把时间拨回到夏朝还没断气的那段时期,聊一位你可能从没听过、但干了不少事儿的人物——寒浞。
先说清楚,这哥们儿不是贵胄,不是开国,也不是诗人。
他出身寒门,还是寒门里的歪才,是个典型靠手段上位、靠心狠站稳的人物。用今天的话说,他的人生履历是从小混混干到最高领导,一路伴随谗言、权谋和杀戮。
寒浞是个东夷人,祖上是伯明氏的,地盘大概就在今天山东潍坊寒亭那一带。
他小时候不学好,整天混社会,嘴上功夫厉害,背后放冷箭的事干得不少。
据《左传》记载,这小子因为造谣搅事,被自家部落首领赶了出去。流落在外,按说这人生就该这么混下去了,可寒浞偏不。他脑子转得快,跑到有穷氏那边,投奔了当时的部落首领后羿。
你要说这后羿不就是传说里射落九个太阳的那个神人吗,那就想多了。
有穷氏首领后羿
真实的后羿不是神,是个手握兵权的实干首领。最初,他倒是挺有理想的——看夏朝的太康天天游猎不理政事,觉得这是机会,就起兵把太康赶了个老远,自己开始掌管朝政。
后羿虽然会打仗,但政治上经验不足,于是起用了几位能人贤臣,像武罗、熊髡、龙圉、伯困这些人,全都上了位,把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一阵子,百姓过得不错,后羿也落了个“贤明摄政”的名声。
可惜好景不长。
后羿手里的权力渐渐稳固,他的野心也跟着发芽了。
干脆不演了,把太康的弟弟相安也给赶走了,自封为王。权力在手之后,后羿开始享受生活,打猎不离身,政务甩给底下人。
他逐渐疏远原先的贤臣,转而重用寒浞这个看起来油嘴滑舌、事事应承的小人物。
寒浞知道自己不是靠真本事上来的,于是更懂得察言观色。他在内讨好后羿的宠妃玄妻,在外四处送礼收买人心。他表面上是王的好臣子,背地里却开始一步步把后羿往死路上引。
夏朝时期的女子形象
这玄妻是个来头不小的人物,她是原先乐正后夔的妻子,原有一子名叫伯封。后羿为了占她为妾,不仅杀了后夔,还顺带害死了伯封。玄妻怀恨在心,对寒浞的殷勤并不拒绝,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策划推翻后羿。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一天,后羿照例外出狩猎,寒浞早已安排好人在归途埋伏。后羿回宫还没进门,就被伏兵围住砍成了肉酱。
最阴毒的不是杀人,而是杀人之后,寒浞还命人把后羿的尸体煮成肉羹,送去给他的儿子吃。
据说后羿的儿子知道实情,拼死不肯动筷,最后被寒浞当众斩于国门之外,连活口都不给留。
寒浞杀了后羿,又顺手把太康的弟弟相安找出来灭口。夏王族死的死,逃的逃,满朝血雨腥风。
有个叫靡的大臣,忠于夏朝,眼见寒浞乱政,只能逃往有鬲氏避难。他不是胆小怕事,而是知道这局面不能正面刚,只能另谋后手。
寒浞彻底掌权后,也不藏着掖着了。他把玄妻娶进门,还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寒浇,一个叫寒豷。
寒浞掌握了夏朝的权力
为表兄弟有别,寒浇被封于过地,寒豷则去了戈地。这两兄弟也不是省油的灯,寒浇灭了斟灌氏、斟氏,把东夷一带也打服了。
你说寒浞算不算一代枭雄?
按政绩讲,他能征善战,灭夏后统治稳定;按人品看,那是杀师夺位,害子坑父,满手血债。
可惜再厉害的人也有死期,寒浞没算到,太康的血脉并未断绝。
当年夏王妃子缗逃过一劫,在娘家有仍氏藏起来,生了个儿子,取名少康。这孩子从小过得艰难,长大后在有仍氏当牧正,就是管牲口的。他身上没兵没权,但有志气。
后来,他跑到有虞氏当了庖正,管厨房的,却娶了族长虞思的两个女儿,还拿到了一个叫纶邑的小地盘,方圆十里,人口五百。
别看地小,人心齐。他慢慢收拢夏朝残部,在靡的协助下聚集旧部,重整旗鼓,决定向寒浞讨还江山。
那会儿寒浞已经老了,前线事务全交给儿子们。少康趁机派女艾前去刺探寒浇虚实,然后起兵直捣过地,寒浇应战不敌,被生擒。
最早的女间谍女艾
最早的女间谍女艾
之后,少康之子杼又设计埋伏,在戈地将寒豷诱杀。至此,寒浞一脉尽灭,少康顺利复国,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作“少康中兴”。
但别急,这“中兴”可不是一仗就打完了。少康灭了寒浞父子,坐上了王位,可东夷的地盘还不是全听他的。尤其是斟灌、斟这些地方的余部,表面上被打服了,实际上根还在,火星子没灭。
斟灌,是个靠海的小国,地方不大,人却精悍。打鱼、种田、做盐一把好手,寒浇灭它时,虽然攻进了城,却没斩草除根。残部一窝逃进海边滩涂,从此靠水为生,成为东夷一支游兵。
斟呢?靠近内陆一些,是个山多林密的地方,擅长用毒和设伏。寒浇打他们时吃了不少亏,后来靠强攻才拿下。可被灭后,族人迁徙入山,成了后来的山夷之祖。等夏朝再衰败一点,这些部落又冒出来,搞事的本事一个比一个精。
少康中兴路线图
还有玄妻。
这个女人,在寒浞死后就销声匿迹。有人说她被斩于冷宫,有人说她逃回了纯狐氏,隐姓埋名。但更有一种说法,说她其实躲过了追杀,化名入山,成了后来某支女巫部族的源头。那些部族专门给人看病解梦,占卜问鬼,也算是她心计深沉的延续。
至于那位老臣靡,他扶了少康之后,并没有恋权。战后整肃,他带着一批老兵,回了有鬲氏,种地教兵,成了“西夷三贤”之一。后人提起夏末忠臣,靡是排得上名号的。
讲到这儿,寒浞的故事也算落幕了。
从一个被部落赶出去的造谣小子,到手握一国之权的君主,再到横尸野地、子孙被尽数剿灭,这样的人,历史上不多。
但历史最怕忘了教训。
每次一个人凭权谋上位,靠谄媚得宠,靠杀戮夺权,总有一天,也会在同样的阴谋和铁血中落幕。
这,就是寒浞留给后人的,不是教训,而是警告。
参考资料:
《左传·襄公四年》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左传·哀公元年》
《楚辞·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