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第一批“非遗特色美食”名单,由山东尊客福大餐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村长家”)申报的“大虾疙瘩汤制作技艺”成功入选。此次评选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美食创新传承为目标,全市共20项特色美食获评,成为东营非遗文化与现代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


“大虾疙瘩汤”入选东营市第一批“非遗特色美食”

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广泛发动市级新媒体平台等对非遗美食进行专题报道,并在2025年东营市非遗美食文化嘉年华暨大码头镇“味美虎头鸡 乐购非遗潮”活动上予以重点宣传展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非遗评选标准: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并重

东营市“非遗特色美食”评选聚焦文化传承与技艺独特,一般要求具备以下特点:1)历史传承性:申请的美食应当具有悠久的历史,能够证明其来源和传承路径。2)文化代表性:必须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体现特点地区或民族的饮食文化。3)技艺独特性:制作美食的技艺应当具有独特性,且难以被其他技艺所替代。4)社会影响力:美食应当在当地或更广泛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引起公众的共鸣。


大虾疙瘩汤有鲜明的东营特色:河海交汇

评审专家指出,“大虾疙瘩汤”凭借其鲜美的黄河口风味和完整的技艺传承体系,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和社会影响力,在评选中脱颖而出。

在220万人口的东营市,仅“村长家”就卖出276万碗大虾疙瘩汤,它早就是东营人的味觉共识。入选“非遗特色美食”,标志着大虾疙瘩汤被官方认定为东营的城市美食名片。

从“家传手艺”到“标准体系”:村长家引领非遗美食现代化

为东营菜制定统一、规范的制作标准,提升东营菜的整体品质,将东营菜打造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菜系,村长家制定了《大虾疙瘩汤作业指导书》。指导书对原料、加工、投料比标准、制作流程、技术关键点五大板块进行了标准化,整本内容共24页,所有原料加工标准精确到克,加工步骤严格按照村长家的制作标准。2024年6月25日,《大虾疙瘩汤作业指导书》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为大虾疙瘩汤这一传统美食的制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大虾疙瘩汤作业指导书》公开,是东营菜的一件大事

村长家的疙瘩汤创始人代景国在发布会上说:“东营好,我们才好。接下来让我们携手前行,以大虾疙瘩汤为契机,将我们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共同打造东营地标级美食IP,为东营的城市发展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东营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秘书长杨建峰表示:“‘大虾疙瘩汤’制作标准的公开,将促进东营餐饮界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菜品研发经验的共享与传承,为东营餐饮业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虾疙瘩汤:从东营美食IP走向全国

大虾疙瘩汤的入选,是东营菜走向更广阔舞台的缩影。这道美食以特级渤海湾海捕大虾、本地面粉、本地萝卜、土鸡蛋等特色食材为基础,融合了陆地与海洋的馈赠,既承载着家常饮食的温情记忆,亦彰显了东营“河海交汇”的地理文化特质。东营菜从鲁菜出发,博采各大菜系所长,兼具北方豪迈与沿海鲜香,正逐步形成独具辨识度的风味体系。

中国饭店名厨委员会主席石万荣老师为大虾疙瘩汤写下寄语:“一碗疙瘩汤,传承东营魂。很高兴看到,这碗东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虾疙瘩汤’在不断创新、不断精进,不断将城市文化、城市记忆、城市气质融入其中。”

从家常餐桌到非遗名录,“大虾疙瘩汤”的蜕变,是东营菜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这道承载着黄河口人文记忆的美食,正以标准化为桥梁,从地方走向全国,从传统迈向未来。它不仅是一碗汤,更是一张文化名片,讲述着东营的故事,传递着“非遗活态传承”的时代声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