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5日讯 近日,黄河流域规模最大的机采棉种植基地在利津县展开播种,在全省首次实现膜上打孔播种免放苗,解决了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利津县春喜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托管的3万多亩机采棉种植基地,一台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的播种机来往穿梭,展开铺膜播种。与以往不同,今年合作社通过在全省首次运用“播种后膜上打孔一体机”,一举结束了播种后完全依靠人工开膜放苗的历史。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棉花都要盖地膜,传统就是先播种后盖膜,棉花苗出来以后我们人工开膜,人工放苗要求的时间非常迫切,没有这么多的人工怎么办,严重限制了机械化的发展。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技术就是把播种、盖膜、打孔合为一体,通过优化,解决了人工放苗的问题,在播种的时候就给放苗做好了基础,打通了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棉花分团团长董合忠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今年合作社还创新运用了盐碱地凹凸播种模式,实现了一边改碱,一边播种,将大幅提升盐碱地产出效率。
“盐碱地里边播上种以后, 它容易返盐,根据盐往高处爬的原理,我们把棉花种在沟里,我们就叫做凹形种植,这样的话就减轻了盐害,促进了出苗。”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棉花分团团长 董合忠告诉记者。
以春喜农机为龙头,利津县积极对接科研院所,成功实施了“盐碱地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等试验与示范20余项,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院所+合作社”盐碱地棉花新技术应用基地,全县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目前,利津春喜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但彻底实现了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还在全省率先上马了机采棉清理加工线,探索出了越来越多的棉花轻简化、机械化生产经验。
“今年我们种了28000亩76厘米等行距播种的机采棉,同时也种了4000亩大小行播种的机采棉,也就是咱们传统的任意行距的棉花,因为咱去年在等行距采棉机的基础上,又自主研发了两台任意行距的采棉机,并且今年建起了全省首条棉花清理加工线,实现了机采棉清理加工后直接进入纺织行业,所以今年我们发展机采棉的信心更足了,规模更大了,技术更优了。”利津春喜农机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田志伟告诉记者。
闪电新闻记者 宋瑞星 陈海涛 利津台 刘明阳 吴乐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