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函
INVITATION
点此亲启
穿越时空,览静安名校风貌
百年学府,弦歌不辍;教育沃土,薪火相传。在静安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蔡元培、陈鹤琴、刘佛年等教育家在此躬耕实践,一批历经岁月淬炼的百年名校在此扎根发展。它们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活档案”。
静安区教育局特推出“百年名校”系列报道。在区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这些百年名校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飞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卓越的教育质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了静安区、上海市乃至全国教育的亮丽名片。
本期我们将邀您一览静安百年名校的历史脉络,感受那沉淀百年的教育文化底蕴。
1869—2025
上海市市西中学
百
上海市市西中学于1946年正式命名,源自“尤来旬学校”(1869年)。1949年上海解放后,军管会接管市西中学,赵传家又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陈毅市长的任命,继续担任市西中学校长。办学以来,学校铸就了“海纳百川的历史渊源、兼容并包的教育情怀,好学力行的文化传统,敢为人先的锐意探索、追求卓越的执着信念”的海派教育特质。新时期,学校提出了“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发展愿景,并以“将学校创建成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具有浓厚的育人文化,引导并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终生发展,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性高中”作为办学目标。
1874—2025
上海市时代中学
百
上海市时代中学肇始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前身为圣芳济学院。主教毕夏普在公馆马路创设圣芳济学堂,历经多次校舍迁建,1947年定址延安中路福煦坊,定名上海市私立圣芳济中学。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更名为时代中学,1952年分设南北校并首招女生,次年转为公立,北校独立为北虹中学。后经育材、常熟中学并入,1966年定址武定路476号。百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培育了林宗虎、洪国藩、柳百成、俞立中、周允中等多名英才。在新时代,学校坚守“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品牌、全面发展”定位,将“三真”理念深度植入各类学科课程与校本课程,引导学生逐渐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的全面发展。
1901—2025
上海市育才中学
百
上海市育才中学创建于1901年。英籍犹太人埃丽丝·嘉道理创办育才书社,以“中英并重、融贯东西”为办学特色。新中国成立后,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先生执掌校务,开创了育才教改的黄金时代。从60年代的“十六字”经验,到80年代的“茶馆式”教学,再到90年代的“三自”教育理念等,都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新的历史时期,学校确立了“重塑育才”的“三步走”战略,着力打造“科学学习与自主成长”的学校特色,继续书写“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教育故事。
1901—2025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
百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创建于1901年。当时,英籍犹太人埃丽丝·嘉道理在上海创办育才书社。1950年,段力佩任育才中学校长。1999年,随着区域教育布局调整,育才中学初高中脱钩,学校在原地址上更名为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在新时代,学校依据不断勃兴的脑科学研究、信息技术发展以及个性化学习理论,秉持“器识为魂,为国育才”的育人理念,将科技创新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构建“适性发展”与“为国育才”相统一的育人范式。
1901—2025
上海市爱国学校
百
上海市爱国学校前身是爱国女学,由学界泰斗、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创办于1901年,为民主革命派创办的第一所女学。1956年,改为公立学校;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改为上海市爱国中学,男女兼收。2003年9月,该校迁至现校址(上海市北京西路919号),更名为上海市爱国学校。历经百年岁月洗礼,不变的是历代爱国人“造成完全人格”“五育并举”的育人宗旨。学校在“健康人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坚持以德铸魂、以体塑形、以研育能,培养具有“感恩、欣赏、明理、进取”人格特征的学生。
1903—2025
上海市民立中学
百
1903年,上海望族苏本立等秉承父辈“教育救国”的遗愿,在上海南市创办民立中学。作为中国最早的国人所办学校之一,民立中学初名为“民立上海中学堂”,后为了与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区分,改名为上海民立中学。1937年,南市中华路校舍毁于日军炮火。1940年2月,学校正式迁入威海路420号的欧式城堡花园住宅中。2004年9月,上海市民立中学再次迁入威海路681号新校址至今。从“为民而立”的办学初心到“博雅教育”的时代召唤,上海市民立中学历经百廿光阴,始终不变育人初心,坚守一方教育热土,开启博雅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905—2025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百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私立崇德女中。学校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从当初寥寥数名学子,怀揣求学救国的热情,踏入“崇德”殿堂,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实现男女合校,被誉为“弄堂里飞出的金凤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紧跟教育改革步伐,驶入发展快车道,第二课堂丰富多彩,教育质量享誉静安,“不背书包的星期六”被传为佳话;进入世纪之交,学校依托同济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独具特色的“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研究”。在新一轮发展中,学校将创意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拓展成长空间,激活学生潜能,彰显学生个性,实现特色多元发展,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新篇章!
1912—2025
上海市向东中学
百
上海市向东中学创建于1912年,原名南洋女子师范学校,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由民族资本家凌铭之先生创办。1927年改组为南洋女中,1966年更名为上海市向东中学。学校先后经历了“五四”运动、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是中国共产党在沪革命活动基地,享有“民主堡垒”的盛誉。第二任校长、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吴若安先生在该校工作38年,直至上海解放。在新的时代,学校秉承百年“庄敬”校训,倡导“庄敬向东,好学向上”的办学理念,发扬“革命热情如火如荼、求知欲望如饥如渴、师生情谊如手如足”的“六如”校风,以培养“全面发展有个性,敬人敬业有中国心”的当代中学生为育人目标。
1912—2025
上海市五四中学
百
上海市五四中学创建于1912年。当时,清末民初教育革新浪潮涌动,学校前身“大同大学二附院”应运而生。1952年,圣约翰大学附中并入后,正式定名为“五四中学”,奠定了学科融合发展的基础。1995年,因城市教育布局调整,原五四中学整体并入市西高中。1998年,原新群中学迁至现址,“上海市五四中学”复牌。百余年间,学校以深厚文化底蕴与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包括31位院士及2位国务院前副总理。在新的历史时期,五四中学传承“百年五四,正谊明道”的精神内核,以“正谊教育”理念为引领,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致力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1915—2025
上海市市北中学
百
上海市市北中学创建于1915年。当时,爱国人士唐乃康先生自筹资金创办“私立市北公学”(小学部),并自任校长。孙中山先生为学校题词“作育人才”,蔡元培先生为学校题词“诲人不倦”。1937年,学校由私立转为公立,易名“市立市北中学”。1996年,市北中学西部为市北初级中学,市北中学东部为市北中学。在新时代,市北中学继承历任校长的人文教育思想,坚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因材施教、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和“学友文化”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1925—2025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百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1925年,秦润卿先生创办了该校的前身——钱业公学。1947年2月增设高中部,后附设幼儿园,成为一所完全中小学。1951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施伯云为钱业私立中学首任公派校长。1998年7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确立了“五四三二一的金字塔”的育人路径,以培养终身发展的“新中人”为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贡献。
1925—2025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百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最早可以追溯于1925年创办的培成女校,它由多校合并而成。培成女中由英国人安娜·培成女士创办于1925年,协进女中由黄轶如女士创办于1927年8月,锡珍女中由杨锡珍女士创办于1938年。1954年9月,培成与协进合并,取名上海私立培进女子中学。1958年,培进开始招收男生,正式更名为上海市培进中学。2004年8月,正式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百年历程中,学校培养了余秋雨、丁涤和、盛重庆等优秀人才。进入新时代,学校以“幸福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德艺兼修、知行并举、人格完善、责任担当”的时代新青年。
1925—2025
上海市静安区协和双语培明学校
百
上海市静安区协和双语培明学校创建于1925年。1925年,许君衡女士在麦根路舢板厂新桥(今恒丰路桥)创办私立培明女子中学校,许君衡也是首任校长兼训育主任,国学大师胡朴安等人为校董。1936年8月,胡乔木同志化名“胡定九”来培明任教,他以教授英语和图书馆工作为掩护,在培明从事革命工作。百年来,前辈先贤,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始终秉承“栽者培之,虽愚必明”之创校精髓,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不断追求卓越。
1925—2025
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第三小学
百
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第三小学创办于1925年,创办人为龚冰先生和徐忍寒先生,初创时定名为民智公学。1945年,更名为私立民智中小学,著名的教育家吴若安先生担任校董。1956年,学校改为公办小学,并使用现校名威海路第三小学。百年来,一代代威三人始终努力践行建校时“开通民智,服务大众”的办学宗旨,显现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内涵。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学校提出“夯实基础,点亮智慧,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四有——有美好梦想、有扎实基础、有健康体魄、有个性特长;四乐——乐合作、乐学习、乐活动、乐创新”威三好少年。
1925—2025
上海市静安区西康路第三小学
百
上海市静安区西康路第三小学创办于1925年,前身为私立培明女子中学附小。1956年改为公立,与中学脱钩。1958年迁现址,更名为西康路第三小学。从1995年到2001年间,学校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完成“五校合一”,至此,学校形成了东、西两个校区的办学格局,并延续至今。在百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培育了文学家程乃珊、携程网CEO梁建章、世界射击冠军王晓雨等优秀学子。“十四五”期间,学校优化原有的“五会育人”目标,提出“学会诚信、阅读、锻炼、欣赏、劳动”,构成了“新五会”育人目标,致力于培养“担当求真、知书达理、身心健康、情趣高雅、热爱生活”的“三有”时代新人,悦而胜己、阳光活力的西三少年。
编辑:叶苹
来源:静安教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