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福建法治报》头版、新福建app刊发我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创新工作。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为创新发展注入“知”力量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浪潮中,知识产权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引擎,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守护知识产权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平潭法院始终坚持司法赋能创新,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格局,为新时代创新发展注入法治动力。
跨境护航
司法助力电商乘风破浪
“保税仓内有疑似侵权货物,能否申请诉前证据保全固定证据?”面对权利人急切的法律咨询,平潭法院用行动给出高效回应。
2024年9月,某跨境物流园某保税仓内1200余件货物涉嫌侵权,在收到权利人诉前证据保全申请后,平潭法院协同平潭海关工作人员24小时内完成“证据审查—裁定保全—海关查扣”。这是平潭法院依据与平潭海关等五家单位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促进创新创业创造的实施意见》,成功办结平潭首例涉外知识产权诉前证据保全案件,实现跨境电商“零延误”维权。
法官在保税仓内对涉案货物进行查封
不止于快速维权,平潭法院更将司法服务前移至创新一线,组建“知产问诊团”深入跨境物流园和台湾创业园等创新前沿阵地,累计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数十场;联合平潭市监局开展护企行动,向涉诉商家发出《知识产权诚信经营告诫书》50余份,向同类经营者发出《防范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提示书》150余份,将近200件潜在纠纷化解在诉前。
“从仓储监管到物流追踪,法院的法治导航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宗仁科技总经理陈孟邦在挂满知识产权版图登记保护证书和发明、实用型专利证书的荣誉墙前表示,企业入驻台湾创业园9年来,依托法院量身定制的“仓储—物流—销售”全链条风控体系,始终保持涉诉“零记录”。
平潭法院打造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成效显著,2024年知识产权类案件调解撤诉超100件,案件调撤率连续三年超80%,平潭法院自贸法庭荣获2024年度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舌尖守护
老字号焕发岚岛“新滋味”
当平潭老字号“某煎包店”遭遇“李鬼”仿冒——权利人林某经营的某煎包店是平潭美食的金字招牌,2019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为商标。2024年9月,因原租赁店面到期搬迁,林某发现在原址竟出现一家某煎包店,不仅店名仅一字之差,店内装潢风格更是高度相似,造成大量消费者混淆误认,许多慕名而来的新老客户客源流失、口碑受损。
平潭法院联合区市监局创新启动“预防性司法+现场普法”双轮驱动机制,依据《关于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三同步”工作指引(试行)》,充分发挥“三同步”机制的作用,为纠纷化解按下快捷键。一方面,通过实地勘验侵权现场,精准锁定具有显著特征的侵权元素,督促侵权人陈某修改店面招牌,规范经营行为。
法官在商业城开展
知识产权执法检查和普法宣传活动
另一方面,在行政处罚作出前,将法庭“搬”进侵权现场,开展“移动普法课堂”,向侵权人陈某阐释商标近似侵权认定标准,解析商业混淆行为的法律后果,并同步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陈某在听完以案释法后幡然醒悟,懊悔地表示:“本想沾点名气揽客,没想到触碰了法律红线。”随后,平潭法院与市监局就店名更改事宜与陈某沟通,陈某当场承诺立即撤换侵权标识、全面整改店面装潢,并主动赔偿林某经济损失。
这起纠纷的高效化解,不仅成功维护了林某煎包店的品牌权益,更为平潭其他特色小吃经营主体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充分彰显了平潭法院知识产权“三同步”机制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显著成效。
2024年以来,平潭法院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三同步”工作机制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第十批可复制创新成果,并作为平潭唯一代表案例入选2024年福建省改革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表扬名单。
品牌亮剑
擎起品牌保护“正义剑”
今年初,平潭法院四箭齐发化解“云南白药”商标侵权系列纠纷。这涉及4家便利店侵犯“云南白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系列案件,既敲响了中小商户知识产权合规经营的警钟,更展现了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的温度与智慧。
“我们都是从正规批发市场进货,怎么突然成被告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诉讼,便利店经营者们既困惑又焦虑,不仅对商品真伪鉴别存在认知盲区,也难以承受动辄数万元的索赔金额。
法官判后指导当事人辨别产品真伪
了解到商家的实际诉求后,承办法官秉持“案结事了人和”的司法理念,组织双方调解,现场开展“沉浸式辨假教学”,通过包装细节比对、防伪标识核验等,直观展示正品与侵权商品的差异,手把手教导商家掌握“一看二查三验”的识假辨假技巧。同时,承办法官结合商标法相关法律规定,向商家详细解释关于“合法来源”的认定标准,指导商户通过正规渠道进货、建立进货台账、票据分类存档等风控体系,从源头防范法律风险。
经过承办法官耐心释法析理与调解疏导,4起商标侵权案件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案件处理并未止步于化解纠纷。承办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敏锐捕捉到侵权商品流通链条线索,引导涉诉商家提供进货方信息,深挖商品侵权源头。通过商户提供的进货凭证,联合云南白药公司技术人员逆向追踪,锁定一个跨省制假窝点线索,并将假冒生产云南白药商标的厂家线索移送警方,为打击商标侵权行为提供了关键支持。目前,警方已对该案立案侦查。
该系列案件的妥善处理,是平潭法院将司法裁判与普法宣传、溯源治理有机结合的生动实践。通过“辨假现场变课堂,调解过程成教材”的创新模式,既保护了权利人的知识产权,又为中小商户上了一堂兼具警示性与实用性的法律课,更从源头遏制了侵权行为的蔓延,真正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温暖而有力的司法力量。
来源:福建法治报、新福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