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说深圳有个“卖房妲己”,同时谈了36个男朋友。
准确来说,是36个客户。
她在交友平台,找到这些大龄单身男性,跟他们相亲、谈恋爱,以“共同规划未来”为由,引导对方购房。
她甚至主动垫付部分首付(约3万元),但要求房产仅登记男方姓名。
一个漂亮、知性、性格好的女生,在认真跟你规划未来,还处处为你考虑,啥也不图,这谁扛得住?
最终,这36个男生买了房子,而她成了销冠。
就这个操作,谁见了不得喊一声“秀儿”。
当然也有人说了,这些男的也不算亏,毕竟房子是自己的,本来不管跟谁结婚,也都是要买房的。
先不说房子地段啊,楼盘啊,绿化啊等等,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呢?为什么默认就是男生买房子呢?
婚恋市场上,房子,对男生和女生的加成是不一样的。
男生有房,好像是天经地义的,没有房子找不到老婆结不了婚。
女生买房的热潮,也是这些年才兴盛的,属于一种上进表现。
男生的成人礼不是18岁,更不是大学毕业。
而是举家决定供应他买房子的那一刻。
这套房子,是他在相亲市场上大杀四方的底气,是他通向婚姻的阶梯,更是他成人的加速器。
全社会都是这么规训他的。
所有男生都对“先买房,后结婚”这套流程,深信不疑。
只是谁能想到,房产销售以身入局,胜天半子。
地产公司一年花几千万砸的宣传费用,比不上一个年轻女孩儿给的买房结婚梦。
也恰恰是因为,买房才能结婚,有这样的前提存在,才能有这样一场骗局。
不,说它是骗局都有点不太妥当。
这不过是婚姻和房产市场,共同编织的谎言罢了。
最近有个段子
说两个兄弟,其中一个,天天吃吃喝喝不上班,就在家里啃老,一年花了20w。
另一个兢兢业业工作,下了班还去跑滴滴,省吃俭用,家里又给掏了一部分钱,买个房子,一年跌了30w。
到底,谁更败家?
只能说国人对买房子的执念深入骨髓的,尤其是涉及到婚姻。
房价涨了要买,房价跌了也要买。
得益于前些年一直蓬勃发展的房地产,房产本身就属于优良资产,大家并不会觉得买房有啥不妥,只恨自己没有早点儿买,房价涨的太快。
只是这些年,泡沫逐渐褪去,大家看待房子的眼光也更理性了。
没有什么东西能一直涨下去。
贷款买房,就要考虑到未来的收入,是否能稳定持久地供应房贷。
但现在这个经济状况,很少有人,再有以前那样的信心了。
这位“房产妲己”的招数之所以能奏效,是因为她找的人群足够精准。
大龄、单身,相对老实,对结婚有明确需求。
在他们的世界里,结婚这个事儿,就是得有房。
他们深信不疑,只要买了房,就会有人愿意跟他们结婚。
因为他们之前所接触的相亲市场,也确实是男生必须要有房。
但迷信房子的作用,说到底还是是对自身的不自信。
“因为没有房子,所以没人愿意跟你结婚”这个想法,从根本上就错了。
根本原因不是你没有房子,而是原因为,你身上没有其他吸引异性的点,所以才需要用房子这种外物。
但房子的吸引力,说到底,很低。
它更像是某种无可奈何的保底。
对方可能会因为房子,跟你结婚,但并不代表着,对方心甘情愿跟你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