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26日,两场“海上博雅讲坛”主题讲座将带你追寻历史文脉,找回那些微观的、宏观的,被遗忘的、亟待保护与传承的历史遗产。
【海上博雅讲坛267期】
线索的追踪:建构微观历史中的边缘者叙事
——王笛教授解读金茨堡《线索与痕迹》
本讲座以卡洛·金茨堡的《线索与痕迹》和王笛新作《中国记事(1912-1928)》为基础,探讨如何通过“边缘线索”来发现历史。金茨堡在《线索与痕迹》中提出历史学家的角色如同“侦探”,需从零散证据中寻求真相。王笛则通过撰写《中国记事》,追踪被尘埃掩盖的历史。25日,这个讲座将展现历史学家如何根据线索与痕迹去建构被遗忘的历史。
时间:4月25日(周五)18:00-20:00
地点:上海古籍书店4楼博雅苑
嘉宾:王笛
嘉宾介绍
王笛,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席教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
学术代表作有《跨出封闭的世界》、《街头文化》(中文版和英文版)、《茶馆》(中文版和英文版)、《袍哥》(中文版和英文版)、《历史的微声》《走进中国城市内部》,著有历史非虚构作品《消失的古城》《那间街角的茶铺》《碌碌有为》。《中国记事(1912—1928)》为其最新历史非虚构作品。其作品2005和2019年两次荣获美国城市史学会(UHA)最佳著作奖,并获《亚洲周刊》“2022全球华人十大好书”、单向街书店文学奖、首届吕梁文学奖等奖项。
《线索与痕迹:真的、假的、虚构的》
[意] 卡洛·金茨堡 著
鲁伊 译
118.00元
上海三联书店2025年版
《中国记事(1912—1928)》
王笛 著
149.00 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
*注:线下购买《线索与痕迹:真的、假的、虚构的》一书可享7折优惠,还可获赠周边冰箱贴;《中国记事(1912—1928)》25日活动后可购买签名钤印本。
观看直播
报名线下参与
【海上博雅讲坛268期】
珠还合浦,历劫重光
——《永乐大典》的保护与传承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成祖永乐六年(1408),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计22937卷(含目录与凡例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收书七八千种,保存了明永乐朝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各类文献,素有典籍渊薮、佚书宝库之美誉。
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世宗朱厚熜又命重录一部《永乐大典》,自此,《大典》遂有永乐正本和嘉靖副本之分。离奇的是,永乐正本在隆庆以后不知所踪,下落成谜;嘉靖副本亦是命途多舛,屡遭劫难,目前所知,海内外存世仅见400余册,不足原书的4%,令人扼腕叹惜。
上海古籍书店一楼“精品书架”上的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印制出版的海内外《永乐大典》仿真影印本
这部“合古今而集大成”的旷世宏编、皇皇巨著,由于其珍贵的文献价值和自身不幸遭遇,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故事和待解之谜。
26日,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志清将介绍《永乐大典》的前世今生,并从保护和传承的新视角看待这部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讲述国图从建立之日起,与《大典》结下的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情缘,从而为当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如何保护传承提供借鉴。
时间:4月26日(周六)13:00-15:00
地点:上海古籍书店4楼博雅苑
嘉宾:张志清
嘉宾介绍
张志清,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委。主编《文献》《书志》《古籍保护研究》等刊物。
活动福利
活动现场购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印制出版的海内外《永乐大典》仿真影印本及指定图书,可盖《永乐大典》纪念图章。
观看直播
报名线下参与
拨打书店联络电话:021-63360501
(营业时间:10:00-20:00)
关注官微,锁定书籍、活动相关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