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一则“请假照顾病危父亲被开除”的新闻冲上热搜第一,南京某公司员工张某的遭遇引发全网共愤。父亲癌症晚期,儿子请假陪护竟被认定为“旷工”并开除,网友怒斥:“孝心成了失业理由,法律还管不管人情?”
从病危通知到失业通知:一场孝心与制度的对决
2021年,张某的父亲确诊恶性肿瘤,病情反复恶化。2023年3月,张某接到医院病危通知后,紧急向公司请假,却未获批准。无奈之下,他连夜赶回老家,却在返岗后收到《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理由是“连续旷工3天”。讽刺的是,张某父亲在他被开除次日病逝,临终前还念叨“别耽误工作”。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北京汪某因父亲颅内肿瘤手术陪护,请假未批后遭辞退,法院最终判决公司赔偿4万元。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国类似案件超200起,85%的法院认定企业“违法解除”,但仍有公司顶风作案,将“孝道”与“制度”对立。
法律铁锤:孝心不是旷工,冷血企业必遭严惩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虽规定“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可解除合同”,但法院明确指出:员工因直系亲属病危请假,符合公序良俗,企业若机械执行制度、拒绝合理请求,属违法解除。南京案件中,法官直言:“公司明知员工父亲弥留之际仍不批假,既违人性更触犯法律!”
更扎心的是,许多企业将“人文关怀”沦为口号。浙江虞女士因父亲病危请假40天被超市开除,公司竟称“全年事假仅10天”。而法律专家强调,事假虽无强制规定,但紧急情况需优先保障劳动者权益,“制度不应成为冷血借口”。
社会撕裂:当老龄化撞上职场“996”
中国60岁以上人口超3亿,独生子女家庭占比达40%。一边是“父母在,不敢远游”的焦虑,一边是“请假即失业”的职场现实,中年人被迫在亲情与生计间挣扎。网友痛陈:“父母躺ICU,我在工位流泪填表——这就是打工人的宿命?”
企业冷漠的背后,是利益至上的管理逻辑。有公司甚至要求员工签署“放弃事假承诺书”,或通过监控软件追踪请假者行踪。然而,北京三中院法官警告:“漠视人伦的企业,终将失去人心与社会信任。”
结语:法律为孝心撑腰,莫让制度寒了人心
张某们的故事,撕开了现代职场最痛的伤疤——当父母的生命进入倒计时,子女却要因“旷工”失去工作。法院的判决已清晰划出底线:孝心不可欺,人性不可违!
正如网友所言:“今天他们因尽孝被开除,明天谁为我们养老送终?”企业若只剩冷血制度,终将沦为“社会公敌”。毕竟,真正的管理智慧,从来不是挥舞开除大棒,而是在制度中注入人性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