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扬子晚报“紫牛问政”栏目报道了宿迁市民孙先生一家的困扰:因电梯低频噪音影响,他们耗资近百万购置并精心装修的新房无法入住。4月23日,记者从孙先生处获悉,报道刊发后不久,噪音问题已显著改善,目前新房已可入住。孙先生特意向本报表达感激之情。



孙先生告诉记者,稿件发出几天后,他又回到新房子听了听,感觉噪音小了不少,心情也没那么烦躁了。对于电梯低频噪音得到显著改善,孙先生猜测可能是政府相关部门采取了改进措施,但并未通知他。对于目前的噪音水平,孙先生表示可以接受,“之前真的很无助,现在还是比较满意的,非常感谢扬子晚报的及时介入,至少家人后面都能搬回来入住了。”

记者随后联系了宿迁市经开区建设局。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找到了绿地蕊苑小区的开发企业,对电梯之前加装的隔音棉进行了重新调整,“在中间缝隙处打胶填充,对之前脱落的地方进行了加固优化处理。”另外,建设局又协调电梯厂家再次对设备进行调试,电梯机房噪音有所改善。不过,该工作人员也坦言,由于电梯质量和维保都符合国家规定,所以只是从外部进行了优化处理,而且孙先生家在顶层,完全消除噪音确实无法做到。他表示,后续还会采取其他方式完善电梯噪音整治方案,争取将噪音减小到最低程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此前报道:

2019年,孙先生斥资69万余元,在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的绿地蕊苑小区购置了一套位于8栋2401室的顶层房屋。2023年,房屋顺利交付,孙先生满怀期待地投入资金精心装修,并于次年欢欢喜喜地搬入新居。然而,此后孙先生一家饱受电梯低频噪音影响。虽然向开发商及相关政府部门反映,但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最终孙先生一家无奈搬离了新居。



4月9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访了孙先生所居住的小区。当孙先生将大门紧闭后,记者在其家中无论是身处客厅还是卧室,都能清晰听到电梯运行时产生的“嗡嗡嗡”声。尽管声音分贝不高,但长时间聆听确实让人心生烦躁。随后,记者随孙先生一同登上楼顶进行实地查看。发现电梯的机房与电梯井并非垂直布局,而是直接安装在孙先生家的客厅和卧室上方,并通过混凝土楼梯与楼顶地面相连。

当天下午,记者在宿迁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采访时了解到,相关部门对孙先生的噪音问题也积极介入处理,经检测,电梯的质量和维保均符合国家规定,而涉事电梯的噪音检测报告也显示该电梯机房噪音、轿厢噪音和开关门噪音均未超过制造单位规定的允许值。虽然相关部门已采取了相关降噪措施,但效果不明显,此事似乎陷入了难以破解的僵局。

记者向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咨询后获悉,孙先生家中的电梯噪音问题,其频率主要集中在500赫兹以下的低频段,且主要传播途径为通过建筑结构固体传导。低频噪音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不仅会对人体生理机能造成潜在威胁,还容易引发心理层面的不适。长期处于低频噪音环境之中,不仅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紊乱,还会导致情绪波动、易怒以及神经衰弱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校对 王丽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