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怀特·亚历山大(John White Alexander,1856年10月7日-1915年5月31日)是美国著名画家和插图家,以其优雅而富有感性的作品捕捉了镀金时代的精髓。他的肖像画、人物画和壁画融合了象征主义、装饰艺术和新艺术运动的元素,形成了流动线条和装饰性构图的独特风格。


亚历山大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市(现为匹兹堡的一部分),五岁时成为孤儿,由祖父母抚养长大。12岁时,他辍学成为电报员,但天赋的艺术才能很快显现。太平洋与大西洋电报公司的副总裁爱德华·杰伊·艾伦发现了他的潜力,成为他的监护人并支持他的教育。

18岁时,亚历山大前往纽约,进入《哈珀周刊》艺术部门担任办公室助理。他的才华使其迅速晋升为插图家和政治漫画家,与埃德温·奥斯汀·阿比(Edwin Austin Abbey)和霍华德·派尔(Howard Pyle)等名家共事。



1877年,亚历山大前往欧洲寻求正规艺术训练。他短暂就读于慕尼黑皇家美术学院,受到慕尼黑画派大胆、厚涂风格的影响。随后,他加入了巴伐利亚波林(Polling)的美国艺术家群体,跟随弗兰克·杜文内克(Frank Duveneck)学习,吸收了“杜文内克男孩”标志性的暗色调和厚重笔触。1879年,他随杜文内克前往意大利,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逗留,结识了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惠斯勒“为艺术而艺术”的理念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

1881年,亚历山大返回纽约,继续为《哈珀周刊》和《世纪杂志》创作插图,同时开始作为肖像画家崭露头角。他的肖像对象包括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和约瑟夫·杰斐逊(Joseph Jefferson)等名人。1881年至1889年间,他还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绘画课程。在此期间,他游历了北非、西班牙和英国。



1890年,亚历山大因病前往巴黎休养,与妻子伊丽莎白·亚历山大及儿子詹姆斯定居于此。巴黎充满活力的艺术氛围成为他创作的转折点。他与惠斯勒、奥古斯特·罗丹和象征主义诗人斯特凡·马拉美等人结交,深受新艺术运动和象征主义的启发。他的画风从早期的慕尼黑风格转向更精致、装饰性的表现方式。

其代表作如《休憩》(Repose,1895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伊莎贝拉与罗勒花盆》(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1897年,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展现了女性形象的优雅与神秘,成为他最具标志性的作品。这些画作以流畅的线条、柔和的色彩和诗意的氛围著称,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理念。


1901年,亚历山大回到美国,定居纽约。他继续创作肖像画和壁画,并活跃于艺术界,担任国家设计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主席。1915年,亚历山大因心脏病在纽约去世,享年58岁。他的作品至今仍在美国各大博物馆展出,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油画世界」欣赏更多油画

来源:油画世界 (ID:ArtYouhua),转载请注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