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单于能够放行,大王必定会拿出重金答谢,并且世代与匈奴交好。”

西汉的使者来到匈奴的大帐里苦苦的哀求,希望这些人能够网开一面饶刘邦一命。

匈奴绝对是大汉历史上抹不去的屈辱一页,但是到了后期大汉崛起的时候,这些匈奴们也随之慢慢的消亡。

那么这些匈奴最终的归宿到底是哪里?他们又是从哪来的呢?



匈奴的发迹

如今我们看到的匈奴形象往往是一群武力充沛的野蛮人,骑着马拿着刀见人就杀,一副头脑简单的样子。

实际上在当年匈奴可没有这么愚蠢,不然也不会从草原上迅速的崛起。

关于匈奴到底是从哪来的,这个历史上的说法有很多,但是说的最多的一种观点是,他们曾经是夏朝的子民。

当年商汤灭夏的时候这些人纷纷出逃,在草原上建立了这样的一个民族。

此后就一直在这些荒郊野岭的地方生存,这样复杂恶劣的气候让这些人的战斗力变得充沛。

按照优胜劣汰的说法,只有强者才能在当时的环境中活下来,每一个匈奴人都是自己生活里的强者。



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匈奴已经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了,当然和中原还是没法比。

很多诸侯国没事也会打打匈奴练练兵,比如当时以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都说师夷长技以制夷,赵武灵王认识到这些人的身上也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作为游牧民族他们身上的衣服更轻便,更适合骑马。

这样训练出来的骑兵作战能力更强,更加有灵活的机动性,一投入实战果然效果很好。



到了春秋被统一后,重量级人物嬴政成为了最终的领导者,而他可不懂得什么怀柔政策。

手下也有猛将蒙恬,蒙恬带兵打的匈奴是一溜小跑的回到了草原上。

但是匈奴还是不服,三天两头的跑过来闹事,这也是让蒙恬很头疼,最后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有了长城后匈奴的实力大大减弱。

可是这样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大秦就亡了,大秦一亡,匈奴的好日子就来了。

趁着刘邦项羽为了王位争的头破血流,匈奴趁机南下占领了好几块地盘。



而当刘邦真正的把项羽打败后才发现自己的敌人还在,而且也同样强大。

一个白登之围就让刘邦长了记性,给刘邦困到山里,汉军几天几夜吃不上饭。

最后还是刘邦派人去和单于说了好话又是求饶又是作揖的这才给他们放了出来。

代价就是必须要年年给钱,一给就是一大笔,但是这也没办法纯当是交了保护费了。



此后的几代皇帝也是秉承着这个传统,交钱和亲,没有采用暴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这段时间恐怕是匈奴最舒服的日子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大汉正在憋着一个大招还没放。

匈奴的消失

有了前面几代皇帝,比如文帝景帝开创的文景之治,虽然说要给匈奴赔钱,但是经济等各方面搞上去了。

有了经济就可以放心的发展其他方面,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大汉的国力已经很强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匈奴依旧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这一下让汉武帝抓住了机会。

拿钱?还和亲?门儿都没有,要不然就是打的你死我活吧。

匈奴也没摸清路数,上来就和大汉打起来了,但是这时候的大汉军中出了两个开挂的人物,卫青霍去病。



这两人联手把匈奴打的哭爹喊娘,这一下大汉直接把主动权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之前都是匈奴天天跑来打大汉。

现在的大汉追着匈奴打,只不过这样猛烈的斗争其实对大汉也是有坏处的。

根据资料中记载,每次征战大汉的伤亡损失也是比较重的,但是比匈奴要少的太多。

但是很可惜霍将军英年早逝,到了后期李广利上阵后依然对匈奴非常强硬。

只不过他和霍去病相差甚远,没有给匈奴造成多大伤害和威胁。



反倒是这个时候匈奴内部却因为各种矛盾和利益问题闹起来了。

最终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分裂成为了两股势力,一方面是南匈奴,一方面是北匈奴。

因为北匈奴的实力很强,南匈奴只能投靠大汉为其效力,有了这股势力自然大汉的实力大大增强。

从这里开始南北匈奴的命运就开始了转动,南匈奴在并入大汉之后开始逐渐汉化。

后期曹操为了解决南匈奴不安分的问题将其分化成为几个州。

大大削弱了南匈奴的实力,而这些人最终也融入在了我国的民族当中。



北匈奴的命运就比较悲惨了,被大汉猛揍一顿还不算完,后期又被其他少数民族袭击。

同时东汉也一直揪着他们不放,他们只能不断地逃跑,到了后世的专家研究分析。

这些人可能跑到了中亚中东甚至欧洲一代并且在此和当地的一些原住民融合,同时在我国的蒙古族等一些北方地区的人身上还有着当年匈奴的基因。

参考资料
司马迁. 史记. 西汉: 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班固. 汉书. 东汉: 卷九十四上·匈奴传第六十四上.
白凤岐. 试论匈奴人的军事民主制[J]. 北方文物, 1986: 67-71.
萨其楞贵. 匈奴的左右翼制度研究[J]. 西部皮革, 2016-04, (08): 266.
李春梅. 论匈奴政权的分封制[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4-01, 35(1): 50-5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