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铱作为爱国村党总支部书记、村主任兼“法治带头人”,以“人熟、地熟、事熟”的天然优势,将法治思维与乡土智慧相融合,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法理焐热民心。
普法“接地气”,服务“心贴心”
丁铱深知,要让村民懂法,得用他们听得懂的方式,她依托党群服务点在村里办起了“法治茶话会”,组织党员、网格员用拉家常的方式,一起学习《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等,邀请法官、检察官等为村民解读土地承包、农资维权等法律知识;并牵头修订《爱国村村民自治章程》,将土地承包规范、赡养义务细化、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等条款纳入其中。2024年共开展普法活动10场。
融合“法理情”,巧解“千万结”
在丁铱的牵头带领下,2024年爱国村矛盾纠纷总量减少40%,信访事件下降50%。特别是在矛盾突出的土地流转和合同纠纷上,丁铱在作为“法治带头人”,将法理与村规民约相融合,用法治思维解决突出矛盾,第一时间咨询镇司法所、村居法律顾问,主动站前一步,为村民代理合同纠纷案件,细化土地流转示范文本,明确权责条款,有效化解村民与承包公司、合作社等矛盾纠纷。
打造“微阵地”,惠民“零距离”
丁铱深挖本土文化资源,让法治元素融入百姓生活。积极联合镇司法所打造爱国村法治文化公园、“爱国法治小屋”公共法律服务室等法治阵地。爱国法治文化公园是将原健身广场升级为集休闲、普法于一体的特色空间,让村民在锻炼、散步时就能轻松学法。公法室创新融合法律服务、法治阅读、法治培训3大功能空间,吸纳村(居)法律顾问、法治宣讲团、“两人”等群体组建1支法律服务团队,丁铱作为法律服务团一员,2024年共调处矛盾纠纷15件、解答各类法律咨询50余人次。
从田间地头的普法课堂,到家长里短的温情调解,她的故事,是新时代“法治带头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缩影。
中兴镇供稿
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