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中国与美国,分别是全球排名前两位的强大经济体。
很多人觉得,中美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实力落差。
张召忠教授在谈论中美军事实力时也曾提到:
“即便美国停滞不前,中国可能还需要20年才能赶上美国。”
现在来到了2025年,距离张召忠教授当年的预测已经过去了10年,中国在军事方面和美国之间还有多大的差距呢?
是忽悠还是真话?
在中国军事评论圈里,张召忠的名字总是和“战略清醒”紧密相关,不过他还有一个外号叫“战略忽悠局局长”。
这个外号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他曾通过模糊表述中国的军事进展来减少美国的警惕,为中国争取技术发展的宝贵时间。
有了这个称呼后,每当他发表一些看似不符合中国实情的观点时,大家往往认为他是在迷惑外界。
2015年,他发表了一段震惊众人的言论:“即使美国什么都不做,中国20年内也难以超越它。”
不出意外,这句话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一部分人觉得他是助长他人威风,打击自己士气。
而另一些较为理性的网友则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认为他说的虽然不好听,但确实有道理...
从装备体系来看,中国海军的核心水面舰艇力量相对薄弱。
唯一的航母“辽宁舰”还处于改装调试阶段,这艘由乌克兰“瓦良格”号改造而来的舰船主要承担科研试验和训练任务,尚未具备完整的作战能力。
在战略威慑领域,公开数据表明中国的核弹头数量大约为250枚,与美国的4500枚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反映在投送能力和战略预警系统的成熟程度上。
空中力量方面,歼-20隐身战斗机虽然完成了首飞,但正式列装部队还需两年。
当时空军的主要战机仍是歼-10系列和刚亮相不久的歼-16,在五代机领域尚属空白。
反观美国,其军事力量正处于冷战后的巅峰状态。
海军方面,10支核动力航母战斗群构成了全球投送的核心力量,每支编队配备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已达62艘。
这些配备了“宙斯盾”系统的舰艇集防空、反导、反潜等功能于一体,形成了严密的海上防御网络。
空中力量更是占据压倒性优势:
5400架现役战机中,F-22“猛禽”隐身战斗机已服役近20年,F-35联合攻击机开始批量装备,此外还有5000多架储备战机提供了强大的战争潜力。
战略核力量方面,“三位一体”的投送系统稳定可靠,民兵-3洲际导弹、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B-2隐身轰炸机构成了牢不可破的威慑链条。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高端装备研发领域保持了领先优势,X-37B空天飞机、激光武器等前沿技术已进入试验阶段。
其分布在全球的800多个军事基地让美军具备“一小时打遍全球”的战略能力。
这些数据描绘出的是2015年中美军事力量的真实画面。
张召忠的判断正是基于对装备代差、体系成熟度、战略资源积累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估。
在那个中国首艘国产航母还未下水、电磁弹射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的时代,任何关于军事发展的评价都必须正视现实中的差距。
但也正是这种清晰的认识,为后来中国国防科技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当人们还在争论“20年论”是否过于保守时,或许没有意识到,那些看似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正在被一群默默努力的科研人员逐一攻克...
中国军力的跨越式发展
2019年入列的山东舰实现了国产航母零的突破,2022年下水的福建舰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直接缩小了与世界最先进航母的技术差距。
同时,被称为“深海幽灵”的096型核潜艇逐步完善水下作战体系,其携带的潜射洲际导弹射程覆盖全球重要区域。
这些装备的更新换代节奏,相较于2015年仅有改装航母的情况,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深蓝舰队成为关注焦点时,天空的较量同样激烈。
歼-20隐身战斗机的列装数量已经超过200架。
这款拥有高隐身性和高态势感知能力的五代机,不仅打破了美国在隐身战机领域的垄断,更与歼-16、歼-10C形成“空中三剑客”组合,构建起覆盖远中近程的空战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空警-600舰载预警机的成功试飞填补了中国航母编队长期缺乏固定翼预警机的空白。
其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将战场态势感知范围扩展至数百公里,彻底改变了依赖直升机预警的历史。
而在无人机领域,彩虹-7隐身无人机、翼龙-10察打一体无人机等产品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更以高性价比优势畅销海外,在中东、非洲的实际作战场景中屡立战功。
在看不见的电磁空间和科技前沿,中国军队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
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的北斗三号导航系统向全球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其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完全摆脱了对GPS的依赖。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电磁炮原型机,炮口初速达到每秒2500米,射程超过200公里,这种颠覆传统火炮原理的装备一旦装备部队,将重新定义海战规则。
在激光武器领域,车载低空防御系统已进入试验阶段,能够对无人机蜂群进行快速拦截,相关技术参数已接近实战部署标准。
再看美国,其军事储备似乎出现了停滞现象。
尽管年度军费依然维持在8000亿美元以上,但超过60%的预算用于维护海外800多个军事基地和老旧装备升级,新型武器研发投入比例持续下降。
F-35联合攻击机项目历经18年研发,累计投入超1.7万亿美元。
却因软件缺陷、供氧系统故障等13项“一类缺陷”迟迟未能全面形成战斗力,部分早期批次机型甚至面临退役前难以完成技术升级的尴尬局面。
海军方面,现役72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中,近40艘服役超过30年,舰艇老化问题突出。
原计划取代“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CG(X)项目,因预算超标被无限期搁置。
在网络空间,2021年“太阳风”黑客攻击事件暴露了其关键基础设施防护漏洞,五角大楼不得不承认在网络战防御领域已失去绝对优势。
这些此消彼长的变化,勾勒出全球军事格局重塑的清晰脉络。
差距缩小但仍需努力
曾经被认为难以跨越的“二十年差距”,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不断缩短。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尽管美国发展放缓,但从许多数据对比来看,中美之间的差距依然显著,否则被誉为世界第一大强国的就应该是中国了。
因此,对于这些差距,我们要直面它们。
不要因为一时的超越就得意忘形,要拒绝急躁情绪,脚踏实地地发展,这样才能让未来的中国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